亳州“期中成绩单”亮点扫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工作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四项综合整治”,咬牙拼搏、克难前行,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8上半年亳州经济成绩单

良好营商环境带来持续动力五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

不久前,省统计局对全省16个市统一部署了营商环境评价调查,反馈结果显示,亳州市营商环境评价平均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6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6分,在全省综合排名第2位。

而且,与全省6类项目中各指标的最好水平相比,我市企业开办情况项目中的办理成本在全省最少。

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我市成为招商引资的“投资高地”。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我市集中签约和招商活动签约共73个,总签约金额795亿元,同比增长10.7%。

良好的营商环境,更为亳州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9%,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居全省首位,领跑全省。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良好发展态势,是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

上半年,在省统计局公布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23项,前四位的有15项,前三位的有12项,第二位的有5项,第一位的有5项。

第一位分别是:GDP增长10.2%、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位,增速创5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3%,增速创3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1%,增速创2004年以来新高;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9%,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第一位;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创4年来最好位次。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破百亿,达109.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0亿元,比上年前七个月多5.6亿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是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综合反映,也是我市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实体经济、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优化服务结出的硕果。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四项综合整治”

襄大农牧(蒙城)有限公司存在环保设施未建成,擅自投入生产,部分养殖废水流入无防渗的施工坑槽内等问题,被环保部门处以85万元罚款,罚款数额创亳州环保史上最高记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月份以来,在去年“环保风暴”的基础上,我市高位推进环境保护和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方案措施,密织四级环保大网,成立了7个工作组,14个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检查组,以及多个市中心城区网格检查小组,强化督查检查,严格追责问责,推进问题整改,着力提升亳州环境质量。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环保督察整改力度的持续加大,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被解决。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逐月改善,PM2.5从1月份的109.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6月份的36.5微克/立方米,7月1日至7月14日平均为22.7微克/立方米。

从3月下旬开始,我市开展了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综合整治中,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药品药材生产经营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综合整治期间,整治组共组织巡查各市场摊位6900家次,检查固定门店1375家次,抽检样品352组。飞行检查生产企业184家次,收回GMP证书12张(经复查验收合格已发还7张),约谈企业2家,发告诫信1家。累计查处非法加工场所88个。9起案件被移交公安机关。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四化、三可”和“找交销查考”的工作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好“四项综合整治”,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把亳州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新层次、新阶段。

财政支出增速全省第四逾八成投入到民生领域

谯城区77岁的失能五保老人李传礼,患有慢性肺心病以及下肢骨髓炎,年初住进了双沟镇失能五保老人护理中心后,医生每天为他精心治疗,护工为他洗澡换衣。

像李传礼这样集中护理的五保失能老人,亳州市目前有300多人。“医疗+养护”新模式的探索,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他们的生命尊严。

今年,我市结合“聚焦精准·脱贫攻坚大调研”,围绕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帮扶措施勾选、政策精准落地工作,采用案例教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能力,坚持以精准施策为重点,聚焦需求、因户施策,探索创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我市正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市首要工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新路。

“和以前的农班车比,新公交不仅安全舒适,而且车费便宜。之前的农班车到双庙要6元钱,现在才1元钱。”6月30日早晨,放暑假回家的王悦霖坐上了刚开通的涡阳县城镇101线公交车。

“一元票价,通达城乡”,当天,与城镇101线同时试运营的还有镇村公交301环线。根据规划,涡阳县将相继开通72条城乡公交线路,让城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实现公交衔接。

推进城乡一体化,要从民生做起。

在我市财政收入创近18个月最好位次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支出198亿元,增长15.8%,增速居全省第4位。民生支出167.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5%。

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到位资金148.4亿元,资金到位率99.5%,累计拨付资金125.1亿元,资金拨付率83.8%,超序时进度33.8个百分点。33项民生工程中,3项工程已率先完成任务,分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就业扶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10项建设类项目,除跨年度外,全面开工建设,23项资金补助发放类项目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本报记者 杨文刚 图表 方璐)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