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喜剧摸瞎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朴素喜剧摸瞎驴

◎李运明/文 李松涛/图

  

摸瞎驴,是我们小时候比较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这种游戏比较随意。场所,随处可行,打麦场上、村路上、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可以。有时候,小伙伴们聚在一块儿,少可三五人,多则七八个,即可随兴玩起来。

摸瞎驴,首先当然是要找一个“驴”。大多时候都会有人自告奋勇来担任。驴”选好了,我们找来围巾给他蒙上眼睛,如果没有围巾,有人会连忙脱下厚实的褂子。怕他看得见,总要给他蒙个严实。“驴”往往会抗议,不是说系得紧了,就是偷偷地往下拉,以便于偷看。

蒙好“驴”,把“瞎驴”牵到场地中央,游戏就开始了。“瞎驴”弓着腰,叉开腿,张开两臂,机警地聆听着身边的响动。他夸张地忽东忽西、忽前忽后地转动,做出随时出击的架势。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蹑手蹑脚、悄无声息地环绕在他的周围,伺机上前拍打一下。“瞎驴”受到偷袭,连忙转身,张牙舞爪地扑来,那人却早闪身躲开了。另一个小伙伴乘虚而入,从侧翼发动袭击。“瞎驴”又连忙回身去抓,那边也机灵地闪开了。接连受到攻击,“瞎驴”咆哮起来:“人呢,我要抓住你——”小伙伴们被逗得嗤嗤地笑起来。听到笑声,“瞎驴”循声扑去。有人就会猝不及防,被一把揪住。这时,“瞎驴”就可以解下围巾了,被抓获的小伙伴学几声驴叫,然后要蒙上眼睛,做一回“瞎驴”了。

游戏重新开始。“瞎驴”一边轻松地哼唱着小曲,一边张开双臂转着圈儿。我示意对面的小伙伴配合起来,他轻轻地吹了一声口哨,吸引“瞎驴”转过身去,我这边趁机用粉笔在“瞎驴”背上画了一个圈。“瞎驴”转身向我扑来,又一个小伙伴趁机袭击了一把。“瞎驴”顾此失彼,不再哼唱小曲了,向那边扑去。我又趁机在“瞎驴”的背上添上一笔。大家明白了我的意思,有的故意跺响脚步,有的喊着“我在这儿呢,来抓我呀”,从不同的方向虚张声势,开展袭扰,掩护我在“瞎驴”的背上完成了一幅“王八图”。

摸瞎驴,纯粹是一种受虐的游戏,倒不如叫“打瞎驴”更贴切。“瞎驴”不仅要挨打,还会被虐得洋相百出。为了让“瞎驴”出洋相,有的会专扒“瞎驴”的裤子,有的故意吸引“瞎驴”往树上撞,有时候还会把“瞎驴”往土坑里引。“瞎驴”一次次的失误和滑稽的动作,会极大地诱发小伙伴们纵情欢笑的天性。这也是孩童时我们上演的最朴素的喜剧吧。

原来,我们都曾是小小的喜剧演员。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