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十年志愿之路,爱心演绎“小城大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提起蒙城县爱心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李亮,很多人都会称之为“爱心使者”。他在全国率先成立网络团支部,利用网上动员,线下开展爱心公益活动上万人次,多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四百余场。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亳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感动蒙城人物等称号。

李亮带领留守儿童参加活动

李亮带领留守儿童参加活动(资料图片)

传承遗志,做有贡献的年轻人

“我的爷爷是一名抗日老英雄,一辈子的坚守,就是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一定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李亮介绍,爷爷王金波在抗日战争中,不仅参加过多场重要战役,还三次参与护送陈毅转战南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勋章,爷爷的军旅生涯和革命精神,一直影响着他的生活。

2009年,刚满25岁的李亮在琢磨着一个问题。“现在的青年人在想什么,做什么?怎么把年轻人集合在一起共同做些服务工作”?他经过平时的调查了解,构筑着一个大胆的设想:建立网络青年互动平台。

经过线下开展的多次活动实践证明:以网络平台开展文明创建、网络团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索。他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宣传,线上动员、线下开展,把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网络流行工具变成了一个志愿服务工作载体和交流平台。他用自己的爱心与热情,感染和吸引了当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找到自己的理想阵地,先后开展公益活动上万次。

爱心活动,用爱温暖人心

“让孩子们有一个家的温暖”,这是李亮在实施“爱心行动”时常说的一句话。

2011年4月,李亮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蒙城县乐土镇卢庙村的卢玉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着她。李亮知道后,立即为卢玉送去学习用品、衣服等物品,并联系企业家与学校及当地村组织协商做好关爱工作。

“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折翼天使-服刑人员子女,让他们有一个家的温暖”。从2010年8月以来,李亮和志愿者与130多位留守(孤儿)儿童结对子并为他们送去各类学习、文体用品等价值达80余万元。

“不让老人再孤独!”从2010年10月起,李亮带领青年志愿者们多次到福利院、敬老院开展为老人们“送温暖、送文艺、送爱心”活动,送去各类物品达40万余元。城关镇漆园社区73岁的武桂华,家有两位患病者,生活困难,李亮经常到老人家中去看望,帮助做家务活,送去生活必需品。武桂华经常说:“李亮这孩子懂事,比俺亲儿子还好!”

每当李亮与志愿者们去敬老院送温暖时,许多老人都自豪地说:“说谁俺们没有儿女,李亮和志愿者们就是俺们的儿女!”

不忘初心,发扬传承志愿精神

2017年2月,李亮经共青团蒙城县委员会批示,成立“蒙城县爱心协会”,10月成立党支部以来,在他的带领下,重视队伍建设,丰富活动载体,积极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年,党支部开展的工作成果便受到了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随后李亮又多次开展“暑期防溺水宣传”“情暖童心圆梦微心愿”“关爱环卫工人专项行动”“关爱贫困服刑人员留守子女专项行动”“保护环境、禁烧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80余场,会员累计参与6000余人次,筹集各类物资、善款30余万元,帮助困难家庭60多户。

不后退,永向前,困难面前勇者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是李亮和他的团队对雷锋精神、志愿服务事业的追求,也是一名党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信仰的追求。“希望能用我们的自身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社会文明加油助力。”李亮说,爱心之路永不止步,我会带着志愿精神继续奋斗。(记者 李锦文)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