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连日来,高温炙烤着大地。在涡阳县丹城镇常庄村,村民罗会明下地田管刚到家,急忙打开自来水喝上几口:“这个水真好喝,甜甜的,解渴,过瘾。”
常庄村因生产生活落后、产业不兴、交通不便等因素,被镇里确定为贫困村,从文化、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帮扶,落实各项民生工程,促进脱贫攻坚。经过一系列政策帮扶,该村于去年10月顺利脱贫。
“脱贫不脱帮扶,从去年底至今年初,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常庄村8个自然村133户贫困家庭334人,免费接通了自来水。”该村扶贫负责人沈明光说,罗会明和全村里的贫困户一样,全都免费吃上了“甜心水”。
从过去村里家家户户同吃一口井里的水,到家家户户吃水用上手压井,再到如今吃上自来水。说起吃水的事,常庄自然村张大庄村民无不感慨一番。“70年代的时候,俺村里就一口水井,洗衣做饭、人畜都离不开。遇上旱天,大家打水吃就要排队,来晚的就没水吃。”今年50多岁的罗会明见证了村里吃水的历史。村里老井的水咸又苦,还有泥腥味。水里的有害物质,一直影响人的健康。
村民们说,到了80年代以后,家家户户开始打井吃水,就是通常说的“手压井”。虽说水质好一点,但烧开后的茶水里仍有一层白色的沉淀物,蒸熟的馒头都发黄。“即便如此,遇上干旱,水位下降,吃水困难时有发生,只能继续打井解决。”常庄村民张守山说,为了保证全家人畜用水,他家院子里先后打了6眼“手压井”。
盼望有朝一日能吃上干净、放心水,成为张守山全家人的梦想。去年底,经过设计和铺设管道等建设。今年2月,张大庄村终于通上了自来水,张守山家一夜间吃上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甜心水”。
“真的感谢民生工程,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能吃上健康水,全年只要60元,每人每月只掏5毛5分钱。”张守山说,他一家老少3代9口人住在一起,每天吃水方便、节省,水甜做饭香,日子更滋润。(蒋庆章 孙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