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就像一台机器,开工就停不下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就像一机器,开工就停不下来” 谈起乡村教师赵华师生异口同声这样评价

冬去春来,赵华在涡阳县新兴镇朱郁小学三尺讲台上默默坚守了32年,他是两个班的班主任,任教两个班的六个教学科目,每天上满7节课,富有责任心的他,连打点滴都要搬到课堂上来完成。

 

生病后,赵华打着点滴上课

生病后,赵华打着点滴上课

吊瓶成课堂上的流动风景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一所6个班的村小竟然只有5个老师。一个老师带一个班,只有赵华带了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他任教的科目包括语文、音乐、美术、科学、实践等六门课程。每天所要批改的作业量都堆成了小山。一天7节课,他每天都要上满,课余还要为学困生补缺补差。故,批改作业和写教案这样的活只能拿回家里做,等所有工作都完成了,已经是凌晨时分。

梅晓宇是学校里去年新招进来的一名年轻教师。真正触动她心灵的事情不是赵华每天不辞辛苦的加班熬夜,而是赵华拖着吊瓶在课堂上来回移动的场景。“第一次看到他这样是去年的一天,赵老师患了严重感冒,以为他会请假治疗,当我从他班级门口经过时,却看到他正打着点滴给学生上课,随着他的身体从讲台移动到学生中间,悬挂吊瓶的三脚架也跟着位移。” 梅晓宇说,那个场景瞬间触动了她,也让她深切体会到乡村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梅晓宇偷偷拍下了这个画面,并以此激励自己。

“这样的场景再正常不过了,三十多年来,赵老师有20多次生病需要输液治疗时,都把吊瓶搬到了课堂上。他深知学校缺老师,从未因病请过一次假。”朱郁小学校长朱文峰告诉记者,赵华就是“一部停不下来的机器”,常年超负荷工作使他身患多种慢性病,其中,腰椎间突出压迫神经,已致正常行走困难。直到2014严重到无法坐立时,他才利用春节治疗。

把无声的爱留给贫困孩子

大爱无声,春风化雨润心田。赵华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做过的好事也不愿重新拿出来说道。朱文峰说,赵华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买书包、文具、衣服等,受她帮助过的学生不计其数。

朱智胜和朱智全两兄弟就是赵华班里的学生,他们一个读三年级、一个读六年级。由于家庭生活困窘,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零工,勉强顾上自己。兄弟俩留在家里互相扶持,自幼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但是,正在长身体的他们以前的衣服几乎都不能穿了,他们甚至连身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去年秋冬交替季节,天气渐变冷,其他学生都穿上了毛衣、外套,可这两个孩子还穿着单薄的秋装。看到他们有些哆嗦的样子,我的眼泪忍不住湿润起来。,即跑到街上为他们买了两套新衣服”赵华说,回到家后,他又把妻子给儿子新买的两套衣服也都拿给了兄弟两人。以后,两兄弟的衣服,赵华全包了。

农村贫困孩子挺多的,靠他一个人能力有限。于是,赵华策划了一次募捐,在他的带动下,该校老师和其他学校的老师纷纷捐衣、捐物。在随后组织的爱心物品认领现场,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们满脸幸福。

记者 郭玉岩 /

(责任编辑:fl)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