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种下一片药材 祛除一方“穷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种下一片药材 祛除一方“穷根”

我市引导药企通过中药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开辟一条脱贫攻坚特色路

作为中华药都,我市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紧紧抓住“中药产业”这个关键词,引导企业通过中药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从而开辟了一条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之路。

贫困户在源和堂中药种植基地为药材锄草。

贫困户在源和堂中药种植基地为药材锄草

贫困户种下药材祛“穷根”

立秋之后的涡阳县陈大镇明显凉爽不少,一朵朵白云镶嵌在蔚蓝的天空中。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下,66岁的邓起飞老人正和附近村民一起在源和堂中药种植基地忙活着。

“你看这些杂草,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中药成长。我们这段时间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杂草清理掉。”邓起飞一边用锄头铲除杂草,一边告诉记者,和他一起干活的工人都是附近的贫困户,大家把土地流转给了源和堂药业。企业在土地上种了中药材,除了定期支付土地流转费以外,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在这里就业,每月发放千把元工资。这让贫困户受益不小。

源和堂药业公司流转的数千亩药材基地的土地涉及陈大镇、义门镇8个村庄,其中贫困村有陈大镇的三徐村和史韩村,涉及贫困户160余户,年土地流转费800~1000元/亩,普遍高于当地的800元/亩左右的流转单价,保证贫困户土地流转后的收益不减少。公司药材基地种植药材每年提供不低于8万人次的劳动岗位,农民增收400余万元,涉及贫困户150户以上。

安徽源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8亿元。经过14年的发展, 公司现已成长为集道地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销售、中成药生产、医药物流配送、连锁大药房、传统中医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制药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领贫困户脱贫。

除了吸纳贫困户就业以外,企业还曾在2016年初给标里、丹城、林场三镇72户贫困户各贷款5万元入股到源和药业种植项目,每年保底分红5000元,帮助7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今年5月,义门镇50户贫困户贷款入股到源和药业灵芝种植项目,每户4万元,每年获得源和堂分红2400元/户。每年贫困户增收获益12万元。

公司董事长袁学才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贫困户脱贫是企业的道义责任,也是回馈家乡的义务。

中药材种植基地助脱贫

一方企业造福一方人。如果说源和堂药业造福了涡阳县的贫困户,那么位于谯城境内的济人药业则造福着这一方百姓。

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徐寨村,济人药业和许多亳州药企一样,在那里建设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记者近日来到基地时,57岁的徐振志开心地说: “多亏了药企在这里建设基地,俺才能早早脱了贫。”

徐振志就是徐寨村人,他的老伴是盲人,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几年前,他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给了济人药业,每亩地每年可领取1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而他闲暇时间便在基地务工,每天工资为60元。

“正是有了这些收入,再加上政府给俺办了低保,俺才能在2016年就成功脱贫。”徐振志说,村里有不少贫困户和他一样,虽然成功脱了贫,但大家依然会像往常一样到基地务工,防止返贫。

“我们这里以前家家户户都种过药材,现在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聘请我们帮忙打理,降低了我们的种植风险,也免去了我们为药材销路发愁的难题。”“贫困户都有不同的难处,很多人不方便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近打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挣钱。”采访中,同样是贫困户的徐学彬和徐振才说。

负责种植基地管理的主管人员马磊介绍,济人药业在此建立的1000多亩药材种植基地当中,流转的土地有三分之一为贫困户的土地,平均每天在此务工的贫困人员约有20人。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企业除了支付土地流转费以外,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增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防止贫困户脱贫之后再返贫。对于无劳动能力的,企业还将连续三年发放救助资金,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

据了解,公司还计划在利辛县进行白芍种植扶贫,打造高品质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

开出中药材扶贫好“药方”

亳州市中药材种植业优势得天独厚,全市共有中药资源171科、410种,其中植物类有107科、295种(包括野生药材135种);历史种植中药材有230多种,其中,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是在《中国药典》中冠以“亳”字的道地药材。

2009年以来,我市以沿涡河的14个中药材种植重点乡镇为核心区域,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主体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规范化种植基地、种子种苗组培繁育基地、“十大皖药”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加工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设,指导粮农向药农转变,带动药农致富增收。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省的60%;其中,规范化种植30.5万亩,安徽亳州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中药材示范区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共217家,其中种植大户183个、种植合作社34个,规模种植药材面积11.2万亩。这些种植大户和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时刻不忘精准扶贫的重任,以金融扶贫、吸纳就业等形式,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久前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今后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这个《指导意见》是今后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指导意见》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工作要求,提出必须要做到“七个坚持”,即: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的积极性。

市扶贫局副局长李先俊表示,我市将围绕《指导意见》的目标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我市中药产业扶贫的优势,进一步动员和鼓励药企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以此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让中药扶贫成为全市精准扶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 刘景侠 文/图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