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赵庆春的梦想只有一个:做一滴甘露,滋润折翼天使脆弱的心灵;做一缕春风,轻抚他们受伤的脸庞,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行走在无声世界里的23年,赵庆春一直以一颗“愧疚之心”对待折翼天使,努力做一个快乐、幸福的特教老师。
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赵庆春
以“愧疚之心”,当折翼天使的保护伞
亳州市特教学校里,有兄妹三人都是盲人的,而且其父亲还患有白血病;有兄妹六人都是聋哑人的;有一家两个孩子都是智障或脑瘫,十几岁了还躺在床上的……大部分的家庭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那些孤苦无助的孩子来说,老师就是一片青天,就是他们的保护伞。
“我的恩师曾说过,大部分‘健全人’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时,却有小部分‘残疾人’在品尝、承受社会发展的‘代价’这颗苦果。”赵庆春说,所以,她认为,特教老师就该以一颗“愧疚之心”给残疾儿童应有的“权利偿还”。
从教的23年间,赵庆春脑海里有太多温馨难忘的一幕:办公室里,学生赵香港和他的父亲持续冷战,一次,两次,三次,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赵庆春不知磨破了几层嘴皮,费了多少心思,才让他们慢慢走进对方的心灵,迎来父子久违的深情拥抱;法庭上,聋人毕业生李文,由于遭受家暴要求离婚,却还处处受到对方的指责和刁难,赵庆春拍案而起,理直气壮地为她翻译辩护,一连串的责问让对方哑口无言,为她赢得了判决;教室里,为了能与孩子们无障碍的沟通,她认真学习聋人手语,深入研究数学课标和教学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脸上的迷茫慢慢散去,成绩得到很大提升……
以“敬畏之心”,让残缺花朵绽放美丽
理想的特教老师要敬畏特殊教育,敬畏特殊教育就是要慎重对待课堂教学。每次赵庆春迈进课堂之前,都会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我不能在课堂上浪费儿童的生命!”
“我会把自己设想为一名‘残疾儿童’,比如把自己当成‘聋人’,然后去体验无声世界,体验手语沟通,体验视觉的效用。” 赵庆春说,这样才能获得聋童的切身感受,它可以让你知道如何去设计教学方案,让你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为了让课堂沟通能够顺利,赵庆春努力学习聋童的自然手语,查找相关的语言学知识,仔细阅读有关书籍和刊物,向国内优秀的聋人和专家学者请教,研究手语、书面语的互相转换,研究手语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实践和运用等。
23年来,赵庆春付出了多少心血,牺牲了多少时间,她已记不清。但她明白,让残缺的花朵绽放美丽是她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记者 郭玉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