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适应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纪委监委创新开设了“谈纪说法”大讲堂,为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搭建了展示形象、提升能力的重要舞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惠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8月23日,《安徽信息》(情况专报)刊发了《亳州市搭建“谈纪说法”平台 着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市委书记汪一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延安分别作出批示,要求一以贯之坚持好、运用好“谈纪说法”大讲堂,在抓学习提能力、守纪律讲规矩、严管理重监督上下功夫,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律部队”。现予全文转载,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亳州市搭建“谈纪说法”平台
着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亳州市在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中,着眼于塑造新形象、展现新作为,创造性搭建“谈纪说法”大讲堂平台,构建了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交流思想、学习业务、学干互促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市、县(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已举办大讲堂50期,4338人次参与学习。
一、聚焦纪法贯通,搭建载体促融合。坚持以纪法贯通、法法衔接为目的,创建平台和条件,推动纪检干部与转隶干部在思想、理念、情感、力量等方面全面、深度融合。一是促进职能融合。内容安排上,“谈纪说法”大讲堂既注重总结监察体制改革前,纪律检查、行政监察以及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预防职务犯罪等职能作用发挥情况;又注重探讨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条件下,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的规范路径,真正实现“1+1>2”的效果。二是促进人员融合。大讲堂每月不少于1期,主要由纪检监察干部授课,并适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注重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大家在谈纪法业务、谈工作方法中,建立思想认同、感情认同、工作认同。三是促进工作融合。坚持以谈促学、以谈验学,大讲堂的授课内容源于工作实务,授课效果以工作实绩来检验,推动纪检监察干部坚持依据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二、聚焦整体提高,全员参与强本领。坚持以提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为基础,以上率下、以点扩面,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一是开辟示范引领的“讲台”。坚持从班子成员讲起,逐步拓展到室部负责人和一般干部,最终实现全员参与、全体覆盖。领导干部亲自选定主题、制作课件、上台授课,既提升了自身党纪法规理论水平,又增进了与下属感情,发挥了“头雁效应”。二是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把大讲堂作为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的重要阵地,激励每名干部认真听、认真讲,充分展示个人才华。设置“温故”和“知新”两个环节。授课前,围绕上次授课内容和《应知应会知识手册》,随机抽取5-10名干部,现场提问现场作答;授课后,由班子成员和干部代表组成评审组,采取无记名方式对授课人进行打分。测评结果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总结,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三是打造提升能力的“平台”。注重学讲结合、过程和结果并重,要求干部不仅能台下认真学、深入学,还能台上讲准确、讲生动;不仅善听会讲,还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实现知行互促。
三、聚焦长效固本,健全机制转作风。坚持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关键,创新思路、补齐短板,推进机关作风大转变。一是推进机关学习常态化。将“谈纪说法”大讲堂作为中心组学习会议和机关全体干部学习的重要载体,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二是推进工作部署高效化。实行市、县(区)联动,利用大讲堂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谋划部署,减少了会议数量,压缩了会议规模,改进了会风,提升了效能。三是推进警示教育精准化。大讲堂注重进行案例分析,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解剖麻雀”中,实现以案明纪、以案释法、以案警人,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锤炼“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品格,践行“严、廉、实、快、精”的工作作风。
四、聚焦质效齐升,以学促干展作为。坚持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根本,学以致用、学做结合,促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提升。一是制度创新释放活力。探索建立主体责任谈话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生根。探索设立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解决乡镇纪委力量不强、“三转”不到位、主责主业聚焦不够的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留置点陪护建设新模式,保障留置期间的办案安全。二是专项整治推进有力。在全省率先出台扫黑除恶监督执纪问责实施办法,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相关制度建设和查处案件数量居全省前列。大力度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扶贫领域“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监督执纪问责等专项整治,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三是正风反腐持续发力。1-7月份,全市处置问题线索2078件、同比增长25.9%;立案1115件、同比增长20.8%,其中县处级20人、同比增长400%,正风反腐力度明显加大,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在省统计局公布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23项、前三位的有12项,其中GDP、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亳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