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美德‘文化墙’上也有俺庄上的‘好婆婆’和‘好媳妇’,哪个庄上要是没有村民被评上好人上墙,一个庄上的人都觉得脸面难看……”10月21日,蒙城县小涧镇尖山村村民王平笑着对采访的笔者这样说。
位于蒙城县西北边陲的小涧镇尖山村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不等不靠,通过加大对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培育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迅速使村级集体年收入达12万余元,并根据村情先后成立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家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以此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高效观光农业的发展,顺利于2016年从贫困村出列。
脱贫致富后的尖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又把建设的视角从脱贫致富转向美丽乡村建设,并把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又一新起点。村民们自发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从“看热闹”转向“唱主角”自发筹款20余万元,筹劳工5000余个,完成了对村庄“脏、乱、差”的改造,完善配置了村卫生室、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公共厕所、拥军文化大礼堂、文化娱乐休闲广场等村民所企盼的15项科、教、文、卫、乐公共设施,还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先争优,通过评选“好家规家风”“十星级文明户”等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并以涌现出的“身边好人”王怀彬、“好干部”陆芳、“好婆婆”王敏荣、“好媳妇”胡萍等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内容绘制了3000平方米的美德“文化墙”,让美德“文化墙”上的“身边好人”成为村民学习的示范榜样。
“俺尖山村的村民现在都能以《村规民约》自我约束,用身边的好人好事自我激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创先争优比贡献,都以谁能争先上这村里的美德‘文化墙’为荣!”陪同采访的蒙城县第二中学教师蔡洪艳这样乐着夸赞村民的价值观取向。
(本报特约记者 邓云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