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老韩的“扶贫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自从老韩来了,我们村是大变样。”“老韩对我,就像亲哥一样。”“老韩来了后,真是没日没夜的干。”……

说这话的,是涡阳县高炉镇大刘村干部群众。他们口中的老韩,名叫韩志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政委,2017年5月,被组织选派到大刘村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因为和村民打成一片,而被村民“老韩”“老韩”地叫着。

其实,和村民打成一片,就是韩志田三句“扶贫经”中的一句。

“家里有人吗?” 10月3日那天,站在村民李侠英的家门口,韩志田粗嗓门喊道。“老韩,国庆放假你又没回家?”李侠英答应着从屋里迎了出来。今年66岁的她已经光荣脱贫了,但韩志田还是像脱贫前一样,一周至少上门一次,了解情况,嘘寒问暖。

其实,“5+2”“白加黑”对韩志田来说是常态。2017年5月到村任职后,他吃住在村,白天走访、晚上加班加点整理资料,每天都是忙到深夜,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而且,粗着嗓门大声说话,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习惯,让做了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他,很快融入了村民中,成为大刘村755户村民大家庭中的一员。“村里比我大的,叫我老韩,比我年轻的,叫我老韩哥,小辈的,叫我老韩叔。”

真正和村民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在紧密结合扶贫政策,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同时,韩志田还多方争取项目,大力加强大刘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大刘村铺设水泥路6.2公里,实现村级道路畅通,协调涡北煤矿4500吨煤矸石,把路修到了每户贫困户的家门口;协调市体育局、县文体旅游局新建12处文化活动小广场,确保自然村全覆盖;落实农村饮水工程,为全村755户家庭免费安装自来水……

公平公正公开,是韩志田的第二句“扶贫经”。

两层小洋楼,院里栽着两畦青菜,从房子看,杨素兰一家怎么也不像贫困户。但光鲜的背后,是杨素兰遭遇车祸截肢,紧接着,丈夫李纯志患上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就在我们建房那年,我出的车祸。”杨素兰说,本来好好的日子,逐渐变得难过起来。“多亏了老韩哥,去年把我们一家纳入了贫困户,现在日子又好过起来了。”

去年,大刘村对扶贫对象进行了重新识别,共有10户像杨素兰这样的家庭,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公平公正公开,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韩志田说,今年要力争剩余的18户48人全部实现脱贫。

大刘村已经实现了村出列的工作目标,但如何使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防范再次返贫,是韩志田一直考虑的问题。“实现脱贫致富,没有产业真不行。”这也是他的第三句“扶贫经”。

虽然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1万元,但韩志田知道,村里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大力发展产业。目前,韩志田正和一家企业商洽,在大刘村建立500亩园林基地,推动苗木产业发展。同时利用涡阳三桥开通后,大刘村距离县城7.5公里的区位优势,推进“扶贫驿站”建设,发展农家乐、农产品交易市场等,既发展了产业,又带动了就业。

“村民喊我‘老韩’,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是老百姓为我授奖。”韩志田说,他的目标是要把大刘村由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段亚楠 记者 杨文刚)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