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时光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翟乐华

偌大的办公室经常就我一个人,忙完手头的日常工作,总习惯性地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上几页。

有一次我正读得入迷,一位做销售工作的年轻同事悄悄地站到我身后,轻轻地说了声:“翟工,你这里太冷清了,不感到寂寞吗?别老是坐着,闷得慌,容易抑郁,也到别的办公室走动走动……”我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熙熙攘攘,你来我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短平快-超高速”时代,出门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吃饭有各式各样的快餐、外卖,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打开电脑更可以瞬间“网尽天下”。

然而人生毕竟不是赛跑,是漫长的慢旅行,在意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况且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每一步都值得驻足,静静地欣赏。宋朝诗人黄庭坚说过:“人生正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忙碌,要学会忙里偷“闲”,动中寻“静”。这既符合一张一弛之道,也符合自然界忙与闲、动与静转换变化的规律:春夏生机勃发,万物生长,紫燕呢喃,蜂飞蝶舞;秋冬收敛萧索,天寒地冻,万物沉寂,处于休眠状态。

古人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语出孙武的《孙子·九地》,原意是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后来指代一个人动静相宜,即“不动的时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闺中,动起来像脱网的兔子那么快。”

前一阵子,网络上曾出现一个热词,叫作“我想静静”,这也反映了许多人在嘈杂的喧嚣中寻求“安静”的心愿。

譬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它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倘若李白行走在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能有如此诗意吗?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沉淀,才能多一份与世无争、我自清静的雅致。《幽窗小记》里有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沉静是一种内涵,在喧嚣浮华的尘世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尘世浮华,浮云遮眼。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不为各种浮华的喧闹所迷惑与裹挟,才能拥有美好的心境和静静的时光。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