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张店乡是有名的“瓜果、蔬菜之乡”,蔬菜种植面积6万多亩,农民纯收入58%来自蔬菜产业,蔬菜种植在当地是一大特色。近年来,张店乡充分抓住蔬菜种植这一重要产业,利用蔬菜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年丰产业扶贫基地,蔬菜技术员向农民群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韭菜花经济效益
该乡刘营村贫困户在采收黄瓜,准备出售
该乡张各村两委干部到贫困户家走访,征求意见建议
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韭菜成了“扶贫菜”
近年来,谯城区张店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韭菜种植,目前该乡无公害韭菜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仅韭菜花一项年收入达400余万元,韭菜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摇钱菜”。
据统计,目前张店乡的韭菜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年收入近千万元,韭菜成为该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菜”。
在当地有名的伟丰韭菜种植基地,总能看见不少贫困户的身影,这些贫困户通过在此务工,顺利实现脱贫增收。“我自己种着地,平时到这儿来干活,两不耽误。”罗秀英说。罗秀英家有两口人,丈夫长年患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且需要不少医药费,长此以往陷入了贫困。现在罗秀英种着两亩地,每年能收入几千元;闲的时候来韭菜地干活,一天能挣70元钱,“这一年下来,收入万把块钱,日子比以前强多了。”罗秀英说。
除了吸纳贫困户务工,伟丰韭菜种植基地还教贫困户种植韭菜技术,免费送种苗,鼓励他们自己种植,实行“工资+分红”的制度。基地将大棚承包给贫困村民管理,棚内蔬菜由基地栽植。基地发给承包人员工资,待蔬菜销售完后,再按照蔬菜总收入分红。
此外,基地还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制定了不同的工作内容。如年龄偏大、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管理蔬菜,每天工资70元。年轻的贫困村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种苗繁育、大棚建设等,每天工资100到200元不等。
张店乡的韭菜种植传统由来已久,韭菜品质远近闻名,其中又以泥店村为最。前几年,在泥店及其周边村,韭菜种植面积近2万亩,种植模式有大田露天韭菜、阳光大棚韭菜、日光温室韭菜和地窖避光韭菜,品种有雪韭、黄韭、平韭、竹竿青、独根红等。
近年来,张店乡的韭菜种植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其他蔬菜品种的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增长,并逐渐走上了多品种集约化经营发展模式。据了解,泥店村附近分布着张店乡最大的两个韭菜种植基地,伟丰种植基地和年丰种植基地。两个基地都是从种植韭菜起步,但是现已不再局限于韭菜,还分别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
目前,张店乡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该乡大力支持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流转土地等。据介绍,近期村里准备把扶贫驿站放在伟丰蔬菜种植合作社,光这一项就能获得1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政府支持合作社,合作社也能更好地反哺贫困户。年丰蔬菜种植合作社现有蔬菜面积860亩,是张店乡依托蔬菜特色产业建立的一家贫困人口就业扶贫的工厂之一,产销高峰期每天用工200余人,产销淡季每天用工60余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解决了贫困人口就业,有效帮助了贫困户脱贫。
产业扶贫路子宽
除了韭菜种植以外,近年来,张店乡的蔬菜品种不断丰富,在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蔬菜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在张店乡刘营村,种植大户鲁丽珍种植瓠子带动群众致富,在周围被传为佳话。鲁丽珍种植的瓠子达200多亩,不仅可以解决本村和邻村的剩余劳动力,还能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瓠子种植方法简单,管理方便。鲁丽珍种植瓠子每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种植的过程中,附近村民都可利用空闲时间前往就业,其中贫困户是重点吸纳的就业对象。村民在这里务工每天可有近百元的收入,另外,种植户还带动不少周边的群众共同种植瓠子,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除此之外,位于张店乡张各村的亳州市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远近闻名的“扶贫基地”。
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000多人,先后发展蔬菜四块,面积在800多亩,年产优质蔬菜300多万公斤,年育优质种苗1000多万株,可解决3000户菜农4000亩蔬菜基地用苗。通过培训、新品种引进和示范种植,带动了周边乡镇5000多户菜农从事无公害蔬菜种植。
目前,社员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以上,年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多万公斤,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左右,基地生产的韭菜已认证有机韭菜,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有机韭菜种植基地,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亳州市十佳示范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蔬菜种植基地在张店乡成长起来,它们就像一根根坚挺的支柱,成为托举产业扶贫的重要力量。
精准施策大攻坚
近年来,张店乡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全面动员,迅速行动,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全乡共3个贫困村,岳楼村、魏庄村2016年完成出列,王楼村2017年完成出列。截至目前,张店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075户3366人。未脱贫户共383户68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74户486人,低保贫困户92户179人,五保贫困户17户18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劳力、因残和因病,其中缺劳力致贫1140户,占总户数的54.94%,因残致贫435户,占总户数的20.96%,因病致贫320户,占总户数的15.42%。全乡尚有未脱贫户383户683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张店乡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区帮扶单位对贫困户实现区、乡、村三级包保网络,签订脱贫责任书,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做到区、乡、村干部包保到户,无缝对接,责任到人。
产业扶贫是当地扶贫攻坚中的一大亮点工程,当地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经过户申请、村审核、乡申报、区审批程序,2015年全乡共申请产业扶贫资金101.46万元(其中90万元用于光伏电站建设,11.46万元用于发展养殖项目);2016年全乡申请产业扶贫资金157.94万元,落实资金141.07万元,剩余16.87万元(该笔资金转入2017年种植项目);2017年申请产业扶贫资金747.258万元,其中种植项目申请149.39万元,落实144.815万元,退回资金21.445万元(包含2016年结余资金);养殖项目申请19.22万元,落实35户8.8万元,退回资金10.42万元;光伏项目申请220.6万元,落实219.9万元,退回资金7000元;林业扶贫项目申请358.048万元,落实313.68万元,2017年退回种植资金4.575万元、养殖资金10.42万元、光伏资金0.7万元,合计共退回区财政结余资金32.565万元,剩余待付资金24.368万元,待验收后向“青青村家庭农场”发放该笔资金。2018年共落实种植资金13.2万元、养殖资金2.6万元、光伏资金125.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01.34万元。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张店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就学学生181人,其中学前教育27人,义务教育131人,高中10人,中职教育3人,高职教育1人,大专及以上教育19人。为贫困学生申请办理了免除学杂费、作业本费、寄宿费等帮扶措施,同时实施了“雨露计划”、“助学贷款”等措施,对于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给予了一次性特别救助。
当地也紧紧抓住健康扶贫不放手,目前全乡1685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享受了“两免两降五提高一兜底”和“351”、“180”政策。截至目前,当地为全乡283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解决了看病支出大的难题,并为一批患大病、慢性病的贫困人员办理了慢性病手续。
在住房安全保障中,2018年张店乡共安排危房改造81户,其中重建75户,修缮6户,申请资金191.1万元。社保兜底中,全乡新增农村低保贫困户共196户455人,城市低保1户4人。就业扶贫工作中,张店乡设立了“扶贫公益岗位”。2018年共安排38名贫困人口就业。已在7月由区人社局统一发放工资为500元/月。
在两册一审工作开展中,张店乡严格按照省、市、区文件及会议精神,对全乡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信息对照采集,通过信息比对,重新对贫困户进行识别。对于系统外未建档立卡户,认真核查,全面比对,经过一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新识别贫困户89户155人,清退13户19人,自然增加11人,自然减少95人。
另外,为方便残疾无证人员、疑似精神病人,张店乡还积极协调残联、卫计等部门下乡进行鉴定。协调水务部门对全乡所有无自来水的贫困户进行免费安装,协调公安部门对所有无户口的贫困户办理了户口登记,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难题。 刘景侠 魏军/文 张刘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