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庙敌坦克覆灭记——淮海战役骑兵追歼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孟秀玲

1949年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向被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敌阵地一片混乱。

准备接杜聿明突围的敌战车独立团(蒋玮国曾任团长)1营的15辆M3A3坦克,在混乱之中找不到杜聿明,就在副营长吴秀章的带领下,沿薛湖、张集、会亭集一线向驻马店方向逃跑,沿途被我军打掉9辆,其余6辆继续逃跑。

敌坦克的逃窜引起了华野司令部的高度警惕,他们判断杜聿明有可能躲在坦克内,分别用电报和电话的方式,将敌坦克逃窜情况通报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及其所属骑兵团,命令加强侦察,迅速拦截。此时骑兵团驻河南永城以北会亭集附近,担任战役警戒任务。

1月9日早8时,敌坦克逃至张集附近被骑兵团3大队(营级单位)发现尾追,到火神庙附近,1辆敌坦克陷进沟里,里面的敌人爬出来钻进前面坦克继续西逃,第1辆坦克被3大队缴获。

其余5辆坦克逃至会亭集东门外刘大庄附近时,被1大队2区队副区队长(我大队为3个区队,每个区队相当一个连)王广华发现,他跑得满头大汗来向大队长兼教导员孟昭贤报告。

孟大队长立即让号目马文祥吹紧急集合号,并叫通信班长时用海,赶快通知各区队在村西头集合。他和副大队长张遵三、支部书记张德才赶到村西头,2区队长王永丰、副区队长王广华也带着2区队赶到了,3位大队领导立即集合部队迅速追了上去。

这时,袁化先带着1区队也赶到了,孟大队长当即指示他们沿2区队左侧冲击。开始,他们以2、3个区队形成夹击之势,向敌坦克射击、投弹,虽然火力很猛烈,子弹打在坦克上火星四溅,但仍不起作用,敌坦克一面还击一面继续向西逃窜,一些骑兵还受了伤。

2区队长王永丰和副区队长王广华率队边打机枪边向前冲,王广华先向坦克投了两颗手榴弹,利用靠近敌坦克的一瞬间,大叫一声“爬上去”!第一个跳上了敌坦克,随后蒋步宽和郭长青也跳上了坦克。他们折弯了天线,砸坏了潜望镜,迫使敌坦克只能缓缓行进。忽然,敌坦克炮塔转了起来,王广华等人站立不住,急忙跳下趴到附近的坟地里。没走多远敌坦克便陷入泥坑内不能前进,一名敌人钻出来慌慌张张地往前面的坦克跑去,被王广华一枪击中。稍停,敌坦克举出了白旗,1大队俘获了第2辆坦克。

剩余4辆敌坦克则继续向西南逃跑。1大队仍然紧紧追击,不断地向坦克射击、投弹。王广华、袁化先、杜津民等同志企图用“跳下马、再跳上坦克”或“直接从马上跃上坦克”的办法,逼敌投降,均没有成功。副大队长张遵三指挥机枪组,绕过去迎头阻击,效果也不佳,敌开路坦克用“37”炮和重机枪还击,张遵三头部负伤,1区队长袁化先身负重伤(后牺牲)。孟昭贤急令部队与敌坦克保持一定距离,继续追击。

敌坦克被擒的现场 杨玲 摄

行至会亭集东南方向的一片野地时,1辆坦克陷在泥坑内,1大队迅速包围上去,第3辆敌坦克投降。

敌坦克继续西逃,行至谢寨、步桥一带,遇到一条小河沟,敌坦克突然调回头来一面集中平射炮和机枪猛烈开火,一面隆隆地向1大队冲击。骑兵们急忙下马,在一片坟地散开,集中火力向敌坦克还击。战斗中,机枪手蒋步宽和弹药手李振香、班长汤传厚和郭长青先后被敌炮击中牺牲;王广华被枪弹打中,7处负伤,肠子都流到肚子外面,他抓住王永丰的手喃喃地说:“老乡,我不行了,给我家捎个信……”没等说完就牺牲了。

望着牺牲的战友,骑兵们愤怒到了极点,纷纷要求和敌人拼命。孟昭贤明确表示“不能硬拼!”他考虑到坦克虽然装甲厚,火力猛,但坦克里的人也是人,他们也要呼吸、吃饭、喝水,只要紧追不舍,就会有机会。于是他指挥剩余人员采取穷追、紧缠、硬憋的“狼群”战术,与敌坦克保持着一定距离,成扇形尾随追击,遇到有利地形立即冲上去,朝天线、驾驶孔等处投弹。

这时,3大队部分人员赶了上来。

到白庙北附近的小常庄时,由于长时间的打炮和快速行进,再加上严重超员,坦克内热不可忍,吴秀章的太太几乎憋晕过去;天线被炸坏,潜望镜被炸坏,被迫无奈,这辆坦克打出了白旗。1大队和3大队迅速包围上去,敌人一个个从坦克里爬了出来。

最后2辆敌坦克仍然向西逃跑。1大队和3大队部分人员继续追击。追到亳县东北杨庄,又1辆坦克陷入沟里,骑兵们纵马飞驰上去,连人带坦克一起活捉。

最后一辆坦克仍然顽强地向西逃跑。这时天色渐晚,骑兵和马匹已十分疲劳,许多马已跑不动,不断有人掉队。孟昭贤挑选了20余匹体格较好的马,带领王永丰、万福才、张友田、王复林、张友金等20多名骑兵继续追击。到亳县芦家庙附近时,这辆坦克终于停了下来,敌人弃坦克而逃。大家立即包围上去,王永丰等人冲在最前面,张友田和张友金追了1里路,抓到几个俘虏。张友田让张友金押送俘虏,自己单枪匹马继续搜索,很快又捉住4个俘虏。当时他的枪里已经没有子弹了,害怕敌人反抗,就向敌人宣传我军的政策,敌人乖乖地束手就擒。

至此战斗全部结束。从早上8时到黄昏20时,追击12个小时,行程100余里,缴获坦克6辆,坦克内的43人无一漏网,创造了“骑兵打坦克”的突出战例。

但1大队牺牲了王广华等9名同志。他们是王广华、袁化先、王金亮、杜津民、蒋步宽、李振香、汤传厚、张怀忠、郭长青。战后,华东野战军首长来电嘉奖,1大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大队2区队副区队长王广华被追认为一等功臣,孟昭贤因指挥有力荣立了二等功。

当敌坦克从陈官庄突围时,特纵坦克大队也奉命追歼敌人,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女记者杨玲冒着刺骨寒风跳上战车,跟随现场采访,一路上拍摄了不少照片。当他们追到会亭集时,骑兵团已基本把敌坦克擒获。杨玲又拍摄了敌坦克被擒的现场照片,并于战斗结束后在会亭集李楼为参战的1大队英雄群体合了影。

20世纪70年代,当年的女记者杨玲找到了原骑兵团1大队长孟昭贤,把1大队英雄群体的合影给了他,并请他转交当年1大队的王复林。她亲笔在照片背面写道:

请孟大队长转交王复林同志

淮海战役的尾声——骑兵打坦克。蒋军在陈官庄全部就歼之际,六辆蒋军坦克拂晓突围,我坦克大队奉命追击,沿途被我骑兵大队阻击并全部俘获。此乃消灭敌坦克的骑兵大队。

“骑兵打坦克”被传为佳话,是我军战史上颇为传奇的一个战例,已经永远载入了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之中。

(本文根据孟昭贤回忆录《骑兵追歼敌坦克》整理)

孟昭贤(1920.2—1994.12) 河南省睢县人。1938年5月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

杨玲(1922.7—2001.10) 山东省临沂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外交部一秘。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