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有“公岗” 脱贫当自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脱贫不脱帮扶,虽然我家脱贫了,但照样享受政策,今年村里又给我安排个公益岗位,当了名秸秆禁烧看护员,每月工资400块钱,一年又增收4800块钱,还有其他产业分红……”算着一笔笔进账收入,涡阳县星园街道蒙关社区村民唐之荣兴奋不已。

多年前,唐之荣身患支气管炎和类风湿,妻子王德兰心脏也不好,夫妻俩常年看病吃药,家庭陷入贫困。2014年,他家成为村里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唐之荣辛勤肯干,经过一年努力,第二年就脱贫了,他今年还养了12只羊,现在个个膘肥体壮,年底可收入一万多元,加上养殖补贴5000元,光养殖一项增收15000元。“戴贫困的帽子心里不舒服,还是脱贫好。”

“在秋收秋种季节,我每天早晨5点多就下地检查,晚上看到10点多回家。”唐之荣看护的秸秆禁烧责任区有300亩,每天他都骑着电动车,带着扫把、铁锨和灭火器,一块地一块地查看,谁家的地块、种的什么庄稼,他都了如指掌。一旦发现地里有秸秆存留,唐之荣就找上门催其处理,直到地里没有秸秆,他才离开。如果家里找不到人,唐之荣就帮助给清运出去。

“中秋节前的一天,老唐生病去医院吊水,他就把秸秆禁烧的红袖章交给我戴,让我替他到地里看护禁烧,他说不能因为病了,就岗位上没人。”妻子王德兰说。由于唐之荣的认真负责,不论是午季还是秋季,在他的责任区范围内,没有出现一次秸秆焚烧,受到街道干部的表扬。

“政府给了我个公益岗位,帮扶我增收脱贫,我就要担负起责任。”该街道黄庄村贫困户唐万喜同样表示,脱贫攻坚大家都有责任,不能依赖政府等靠要,要自强自立,珍惜公益岗位来之不易,不能辜负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怀照顾。他只要接到村里的工作任务,就会放下自家地里的农活,和其他贫困户一起赶到村里,直到完成任务才回去。

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该街道结合实际,依照脱贫攻坚政策,为缺少劳动能力、年龄偏大无技能和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未脱贫家庭人员,开发出一些护林、护路和光伏发电、治安巡逻等公益岗位,解决了上述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

为了让贫困劳动者在每一个公益岗位干好工作,该街道制定了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公岗”人员实行村(居)委会管理,每月进行考核,考核等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不合格的,当月取消聘用资格。今年以来,该街道共为贫困家庭人员安置公益岗位6大类,安置就业449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46万元。

“给贫困户安置公益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激发其内动力,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该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蒋庆章 丁佩光)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