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资源 做活水文章
多方建言献策如何打赢碧水保卫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护好水资源意义重大。当前,打赢碧水保卫战是市委、市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记者采访了热心市民、专家及相关部门,他们畅所欲言,分别开出了各自的“药方”。
谈到如何打赢碧水保卫战,喜爱钓鱼的市民李建林有话说。“水要活,活水才能有生命存在。现在市区的河流水质和以前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经过治理以后,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你看,市区的宋汤河两岸又出现了垂钓的人。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水清了,我们钓友也就有了更多去处。”李建林说。
亳州学院赵锋教授建议:“打赢碧水保卫战,首先要摸清亳州各河流的污染源,重在摸清污染源分布情况,以便对症下药。接着,要制订好治理实施方案,搞好生态环境修复。另外,还要直面我们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做好污水处理,建立城市水源保护区,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最后,还要把打赢碧水保卫战提到讲政治的高度,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碧水蓝天。”
像赵锋教授谈到的一样,随着城区用水量的增加,排水量也在逐年攀升。当前,污水处理回用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目前市区共建有污水处理厂3个,分别为市污水处理厂、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涡北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20多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市主城区污水处理需求。
市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彭涛说:“作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者,我们有义务把收集到的污水处理好,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谨慎运行、精细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工艺的管理与控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保养与维护,积极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运行,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为保护好亳州的碧水蓝天贡献一分力量。”
除此之外,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加强各河流沿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严防各类养殖场、入河排污口等超标排放;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各断面水质变化,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确保每条河都有专人负责,促进河道水质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营造水环境整治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水环境保护,把保护水环境、爱护水资源变成全社会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记者 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