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帮扶培育 减负轻装前行
我市着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近年来,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要求,着力稳增长、着力强科技、着力创品牌、着力促节能、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着力稳增长
围绕“123工程”,我市切实加大对“小巨人”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对拟进规模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规模企业80家、总量达906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着力强科技
我市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坚持 “四督四保”工作机制,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2017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36.3亿元,增长19.2%;今年1-10月份完成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2.3%,居全省第三位。
着力创品牌
我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塑造企业竞争优势,鼓励富亚纱网、九州方圆、同仁堂、亿人安等牵头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亳州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
着力促节能
我市牢牢把握绿色总导向,将“绿色基因”植入制造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认定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亳州市节水型企业6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国际级绿色工厂取得历史性突破,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绿色工厂。
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我市坚决依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降成本规定, 通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多种方式,2017 年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2亿元,今年以来累计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负担23.2亿元。
据统计, 2017年底,全市拥有民营企业 63468户,同比增长38.77%,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数比重超9成; 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01.2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9.2%;2017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724.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9%,同比增长28.5%、增幅全省第1位,是拉动我市发展的专导力量;201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64亿美元,其中民营经济进出口额6.5亿美元,占比高达97.5%。(记者 陈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