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 田间地头忙“问诊” 助力增产又增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市第一届首席专家、利辛县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潘刚:

田间地头忙“问诊” 助力增产又增收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从农村走出来,如今又回到了家乡,潘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引导村民种植高产农作物。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二十多年,他为众多村民提供了农技指导,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毕业后,潘刚留在了省农科院一家下属单位从事蔬菜、棉花等农作物育种栽培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11年,他回到家乡亳州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在工作中,他积极向农技专家、学者和身边农技经验丰富者等学习请教,常常冒着严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农作物长势,认真记录、分析数据、分类汇总,整理成高产创建技术材料。他提出的适时早播玉米完熟收获建议,在利辛县进行推广,其建议的大部分内容被广泛应用到利辛县玉米振兴计划和高产攻关中。他提出的普施重施小麦返青拔节肥、叶面肥等建议,使利辛县小麦每年增收两亿多斤。

在生活中,他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尽力去帮助他人。他通过推送短信和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及时提醒镇村干部与村民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促使村民增产增收。村民在种植方面有什么疑问,经常向他请教,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

利辛县程家集镇村民种植玉米时,他积极进行指导,玉米连年喜获丰收,目前玉米已是当地主要栽培品种之一。他帮助村民引进早甜5号甜瓜、8424西瓜、新皖椒1号等品种,并提供技术指导,农作物均喜获丰收,推向市场后一度供不应求。

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农技水平。多年来,他在多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科技(普)论文13篇,独著11篇。

多年来,潘刚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安徽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亳州市首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亳州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亳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亳州市药都高层次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不久前,潘刚被评为亳州市第一届首席专家。(记者 陈璐 实习生 王荟慧)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