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曾出过一个“鱼头参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鲁宗道,亳州人,少年丧父,由舅舅抚养成人。他的舅舅们都出身行伍,比较轻视他,他就更加发奋地读书。戚纶到亳州来,他就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访戚纶,戚纶大加称赞。举进士后,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司马光称鲁宗道为人刚正。宋真宗年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政绩为上等被优先提拔为右正言。按照惯例,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

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想我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柱子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

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皇上如果怪罪鲁公子何来得那么迟,该找个什么理由回答呢?”

鲁宗道说:“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

使者说:“要是照实说,那鲁公就获罪了。”

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姗姗来迟,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

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而且微臣穿的是便装,酒肆里也没有人认识我。”

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反而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后来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宋仁宗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章献太后垂帘听政,京都富民陈子城杀了一个磨工,官府下令悬赏追捕,过了不久,官府撤销了这个通告。鲁宗道:陈某人是京城中豪绅,影响太大,不宜包庇。

章献太后愤怒地问他:“你怎么知道他是京城中的豪绅?”鲁宗道说:“如果他不是豪绅,关系怎么能打通到皇宫内部?”章献默然不应。

又有一次,章献太后问宗道说:“你怎么评价唐代的武则天?”回答说:“她是个罪人,差点葬送国家社稷。”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

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王禹偁做沂州录事参军的时候,鲁宗道是司户参军。鲁宗道家里人口多,俸禄不够吃,他就找王禹偁借,借了还不够,就只好请求王禹偁预支俸禄。

但鲁宗道对管理下属过于严格,掌管钱粮的官吏记恨他,就控诉王禹偁和鲁宗道私下预支俸禄。

王禹偁对鲁宗道说:“这个罪责我揽了,与你无关。”

后来,王禹偁向朝廷坦白说,“这是我见鲁宗道太过清贫,私做主张,请治我的罪吧!”

鲁宗道羞愧得无地自容,王禹偁处之泰然。

晚年的时候有人举荐王禹偁做官,任用之前,吏部把他的功过呈给皇上,其中就提到了预支俸禄的事情,当时鲁宗道已是朝中宰辅,站在殿中。

仁宗问:“宗道,是你吗?”

鲁宗道连忙跪地据实以报,对王禹偁深表感谢。宋仁宗感叹说:“王禹偁有长者之风!”

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鲁宗道说:“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能让这些纨绔子弟凭借父辈荫庇在此读书呢?”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鲁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他姓鲁,“鲁”的上面是“鱼”,而且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有些皇亲贵戚视他如鲠在喉,所以私下把他叫做“鱼头参政”。

鲁宗道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银三千两。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