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哥”脱贫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enay91111

“轮椅哥”脱贫啦!去年底,经省年度考核第三方监测评估验收,丁双振家庭达到脱贫标准,顺利实现了脱贫。

天蒙蒙,雾蒙蒙,连续多日雨雪霏霏,北风凛冽。上午9点半,云开雾散,天气转向晴朗。驻村工作队同包片村干部一道,踏着泥泞,为2018年脱贫户送发“脱贫光荣证”,丁双振就名列这10户13人之中。

2017年10月11日,亳州晚报以《点赞脱贫路上的“轮椅哥”》为题,报道了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低保贫困户丁双振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引起了领导关注和社会的赞誉,丁双振也备受鼓舞,倍增信心。

一年来,丁双振可没有闲着。此前,他学习修鞋、修理拉锁技艺,虽学有所成,但因下肢瘫痪,不能承受身体之重,不得已而放弃。他不服输、不气馁的性格,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主动想办法,找门路。在丁双振看来,手插裤兜看不如撸起袖子干。去年初,他来到浙江慈溪周巷投奔亲戚,在一家电子工艺厂做饰件组装加工。老板看他为人实在,干活利索,也被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对他格外照顾,看丁双振行走不便,就让他把材料带回住处组装,而且装卸物品由厂方帮助搬运。说起此事,丁双振心存感激。凡是到访过丁双振家的人,都被他乐观的心态所感染,他心中始终充满阳光。与其交谈聊天轻松愉快,话语中透着真诚,言词间充满自信,传递的都是正能量。“依靠社会兜底保障政策,虽然撑不着饿不死,但不能总靠政府养着,有一天‘断奶’怎么办?”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丁双振考虑得很久远,也很现实。“我还年轻,腿不好还有双手,靠自己劳动创造财富才是根本之策,心里踏实。”交流中,丁双振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带着一份感激之情。他表示自己要自食其力,不拖后腿,不给政府增添负担,靠自己勤劳双手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

2018年,丁双振家庭享受低保金、残补、护理补、水电补、代缴农合、教育补、资产收益、光伏分红等18项措施。经过核算,丁双振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583元,实现了稳定脱贫。谈及下步打算,丁双振脸上洋溢出坚定、乐观和自信。他说,村里引进安徽新辉制衣企业,制作雨衣出口加工,有适合的岗位就不准备外出了,在务工车间居家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现在已经报了名,年后就能上班。离开丁双振的家,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一直被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所感动,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正是我们当今社会需要弘扬的,也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作者系蒙城县双涧镇王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