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的“方式” 取决于家长的“姿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考了60分回家时敲门,95分回家时拍门,100分回家时踹门”,近期,一幅关于考试成绩出来后孩子以不同方式回家的漫画被网友热议。眼下,正值全市各中小学期末考试时间,孩子成绩如何,该怎样回家,也将成为现实中的话题。

笔者认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无论成绩如何,家长都应“欢迎”孩子以平常的方式回家,让孩子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迎接人生下一场比赛。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漫画中的场景,考60分的孩子内心肯定是忐忑的,这个分数距离父母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所以他只能低调地轻轻敲门,希望能减少父母的数落;考95分的孩子心里是有底气的,认为达到了父母的要求,可以大胆地拍门,等着父母的夸赞;而考了100分踹门的孩子,则无形中透露出恃“分”自傲、恃宠而威的心态。

细细分析,孩子回家的方式,背后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反映出家长对孩子高分“捧”、低分“棒”的姿态,取决于家长平时对孩子成绩和成长关系的认知。家长以怎样的姿态看待成绩,孩子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家。如果家长开门就是一顿数落,孩子自然小心翼翼。如果家长尽是赞美、容忍,孩子自然也就恃“分”自傲。如果家长以平常心处之,孩子自然会以正常的方式回家。

其实,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孩子来说,分数多高这个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为了想要达到的结果而付出了努力。当然,这并不代表对孩子的成绩不管不问,而是要胜不骄、败不馁,高分不“捧”、低分不“棒”的理性姿态。对于高分孩子,家长不能奖励过分,把孩子高高“捧”起,这样无形中会滋养孩子的自满情绪。对于没考好的孩子,也不要施以棍棒或者训斥、挖苦,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进步更不容忽视。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应给予相应的肯定,帮助其树立自信,然后一同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长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领域和不可避免的短板。所以,考试成绩只能衡量孩子水平的一方面,而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还有很多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德等。把成长放在第一位,在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品高德正的前提下,再帮助和引导孩子争取更优秀的成绩,这才是家长对待孩子考试分数的正确姿态。 (郭玉岩)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