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结束,人们都开始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各商场、景区的人流量也逐渐恢复平稳,与之不同的是医院门诊却迎来了高峰。从正月初七开始,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人数不断攀升,挂号收费窗口、取药窗口、抽血窗口排着长队,候诊区内“座无虚席”,检验室、内镜室、B超室门口挤满患者。
就诊人数翻倍增长
“院内的车位和地下车库都已经满了,现在车辆暂时不能开进来,避免造成医院里抢救道路堵塞。”2月12日上午9点,在市人民医院的各个入口已经是车辆攒动,交警和保安们正在疏导周边交通,禁止车辆继续驶入。
进入医院就诊区,更是人挤人的排起了看病长龙,在检验室、B超室、各门诊诊室的等待区都挤满了等待看病就诊的人群,“座无虚席”。
“我们早上7点多就来排队了,想等医生上班后直接就诊。没想到那么早,前面已经有很多人排队挂号了。”在消化内科的候诊室里,市民周茜因春节期间暴饮暴食引起胃部不适,走亲访友结束后,就立刻跑到医院就医。
走访中记者发现,就诊中最热门的诊室当属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儿科。根据市人民医院统计,2月11日节后上班第一天,医院门诊和急诊看病的总人数达到5469人,比以往每天2000人左右的就诊量翻倍增长。为方便患者就诊,医院除了增加医生值班外,还特意增加自动排号机,检验单自动打印机等设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扎堆”看病原因在这
“从春节开始,我们的就诊量就一直在增长,节后更是达到了高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德才介绍,春节期间因脑出血、心衰、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送往急诊救治的病患最为突出。此外醉酒引起的不适和突发疾病也占很大一部分,最多时一天内就有30多个因醉酒被送往急诊救治的患者。
朱德才表示,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和春节期间天气突然变冷、人们走亲访友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节假日熬夜喝酒都有关系。这些病患中,除了中老年外,年轻人过来看病的也不少,特别是过节期间,大家作息时间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再加上爱去一些公共场所,特别容易中招。
记者了解到,就诊患者在春节后扎堆主要分两类,一是因受“春节期间不看病”的传统观念影响,年前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等可以延期治疗的患者,病人和家属都会要求用药物稳定病情,过完年再进一步治疗。另一种是春节期间的饮食规律改变,过度劳累等不规律生活方式带来的“节日病”发作的新患者。
朱德才介绍,根据往年经验,节后就诊高峰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建议一些慢性病患者或是病情较轻的患者,最好选择错峰就诊,避开就诊高峰。对于有明显不适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因为害怕人多排队耽误病情。此外,市民们还需及时调整节后的状态,保证充足的作息时间,调整饮食结构和精神状态,逐渐适应正常的工作生活。
200余“猪宝宝”闹新春
在各大门诊就诊量爆满的同时,产科病房自春节开始,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出生高潮。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初七,市人民医院的产科共迎来了200多名“猪宝宝”。
市人民医院产房护士长曹齐表示,今年春节妇产科比往年更忙一些,一方面是二胎多了,另一方面,民间有种说法是猪宝宝有福气,所以一些家庭也趁着猪年生子。“别人的春节假期是休假模式,我们的春节都忙翻在产房啊!”曹齐说,春节期间新生儿的数量与平日相比有明显增长,医护人员虽然很辛苦,但看到一个个可爱的新生命诞生,心里仍十分高兴。
“之前我们家已经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大年初五又迎来了一个属猪的男宝宝,现在真的是‘佩奇’了,感觉特别幸福!”二胎爸爸修浩然介绍,大女儿今年3岁刚送进幼儿园,他和妻子一直计划着要个二宝和女儿做伴,能在新年里迎来“金猪宝宝”觉得特别开心。(何甜 李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