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蝶变亳州,有“颜值”更有内涵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南湖雪画、张延林

南湖雪画

建安路涡河隧道建成通车,商合杭高铁、皖北城际铁路、亳州机场、引江济淮亳州段等一个个“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步伐,《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年)》修编也已通过专家评审……

城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市建设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一个“高颜值”“有内涵”,宜居宜业的美丽亳州,正在蝶变。

亳州“新翼” 提升城市能级

自15年前从亳州考入合肥的一所大学,袁露两个月就要在亳州合肥之间往返一次。无论是乘火车、大巴还是自驾,都要花费四五个小时。

“以后商合杭高铁通车后,我回家就方便多了,爸妈也可以随时到合肥看我。”对未来,袁露充满期待。

2018年12月12日,商合杭高铁跨涡河特大桥大跨度连续钢构拱桥,完成拱部拼装。目前,商合杭高铁亳州段跨涡河特大桥顺利合龙,三个亳州站站房已全面展开建设,预计于2019年8月底完工。

这条高铁建成通车后,亳州到合肥的时间将缩短至1个多小时,到杭州的时间也将缩短至3小时左右。随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9年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开通运营,亳州人的高铁梦,终于从“届时”变成美好现实。

南下北上的高铁近了,承东启西的快速通道也就在眼前。

目前,徐淮宿阜、亳蚌城际铁路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这两条铁路的建设,将结束蒙城没有铁路,涡阳、利辛没有高铁的历史。亳州将一小时到蚌埠,两小时到南京,实现亳州至南京至上海,快速进入长三角,这既方便了群众出行,又增强了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地区对我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此外,亳州机场已经完成军方审核,并正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反馈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履行内部程序后,将报国务院、中央军委进行立项批复。立项后,亳州机场城际铁路办公室将排出项目建设时间表,履行亳州机场项目可研报告、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报批手续。2020年,亳州机场项目将正式开工。

“铁公机”建设,将加快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变交通优势为经济区位优势。不仅能极大地方便老百姓出行,而且将进一步推动亳州转型升级,加速城市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为亳州发展提供支撑、承载重任。

交通提速 畅通城市“血脉”

2018年10月18日,市区建安路隧道建成通车。作为亳州市乃至皖北第一条下穿河流隧道,历时两年多的建设,它的通车不仅成为亳州又一新地标,更有力缓解我市南北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

“建安隧道建成,让涡河南北连接更加紧密,交通则更加便利。”居住在涡北,工作在亳州高新区的市民丁磊说。

近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提高,加之道路网尚不完善,缺少高效快速路系统,中心城区道路通行压力明显加大。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让亳州成为“堵城”。

畅通城市“血脉”,不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关系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治疗城市拥堵病,我市着力补短板。

一方面,我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在稳步推进,2018年10月,亳州中心城区快速路一期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完成,计划2019年开工。

快速通道主车道将不设红绿灯,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工程竣工后,中心城区南北交通拥堵现象将得以改善。从市政府至亳州南高速出入口距离约16公里,目前高峰期行车时间大约40分钟。待快速路网一期工程建成后,行车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同时在原有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基础上,再增加3个,力争实现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可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

“以后回阜阳又快了一步。”张伟5年前到亳州定居,但每半个月都要回阜阳一趟看望父母,城区快速路网建成后,他从市区文帝路的家中上高速将节省更多时间。

另一方面,我市还建成了道东1号地路网工程、亳州北公交客运枢纽站,贯通绕城快速南西北三线,打通京九西路等5条断头路,13个国省干线公路PPP项目顺利实施,汤王大道涡河隧道和6条下穿铁路立交桥道路顺利推进,三清大道涡河大桥开工建设。

打破城市“堵局”,市民出行将更加顺畅舒心,我市的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内外兼修 刷“颜值”提“内涵”

去年夏天,市区蓝天小区不仅维修了道路、刷新了楼体,还安装了路灯、增加了绿化和停车位,小区公共设施功能提升。这个1994年建设的老旧小区,彻底改变了模样。

“经过改造,小区看起来干净清爽多了。”居民张女士开心地说,这样的环境,才适合居住。

让老旧小区成为城市的记忆,而非城市的“伤疤”。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一组数字彰显着老旧小区的变化:我市完成8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面积26.1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211户。按照计划,到2020年,我市将完成23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惠及10832户居民。

这一年,我市棚改项目也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市棚改新开工完成16927套,开工率为103.9%,棚改基本建成完成34000套,完成率为108.7%。

过去一年,北关历史街区也变得更有内涵。

北关历史街区是记录亳州历史文化的无字史书,是体现亳州城市风貌和特色的城市名片。2017年8月底,市文化旅游局启动北关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老街修复工程保留老街店铺的黑门白封板、砖雕、石雕、瓦当、牛角弯梁等建筑构件,再现明清时期的砖黛、古色古香风韵。

如今,当市民重新走进这里时发现,原先杂乱的店铺招牌没有了,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砖小瓦的建筑,朱红色的门窗,仿古灯饰,小亭长廊,还有翠绿花坛和郁郁苍苍的槐树,静谧中透着一份厚重。

目前,北关历史街区正在进行二期改造,花戏楼街以东、北门大街东西两侧范围内的29条街巷的临街建筑都将“旧貌换新颜”。

亳州一直是一座缺水的城市,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建设,更关乎着未来发展。

2018年9月,引江济淮亳州市供水工程正式开工。目前,项目全线正在施工中,其中城南调蓄水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水库开挖的500万方土方将被堆成4处景观地形,最高的主景峰可达到59米,通过观景峰就可以俯瞰水库200万平方米的水域,依山傍水好景致将尽收眼底。

这可不仅仅刷新“颜值”,对亳州来说,这是一项“解渴”工程,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亳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内外兼修,让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内涵也更加迷人。

一直以来,我市将城市功能提升与市民生活水平提升有机结合,将我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和谐相融,将政府追求的高远目标与市民的现实利益高度统一,这既是城市发展的要求,更是群众的现实需要。

yangwg9223

“智慧管理” 城市更宜居宜业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2018年8月17日夜间至18日,我市大部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量为1966年我市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高位,市中心城区多处路段和节点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到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财产安全。

2018年8月20日晚,市政府召开市中心城区排涝抢险工作总结分析会。市长杜延安主动检讨,要求把总结分析会开成检讨反思会,不要年年重复犯同样的错。

雨后“看海”,只是“城市病”的表现之一。

为破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城市病”,2018年,我市以“绣花功夫”精心打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这座城市更宜居、更文明、更有温度。

2018年,我市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建立“互联网+城管”模式。一年来,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实现派遣、处置各类城市管理案件65万件,派遣率达百分之百,结案率为97.93%。

根据《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我市从2017年便开始实施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2018年,市区希夷大道、芍花路、新华北路、古泉路、汤王大道、三曹路、薛阁路、利辛路8条道路陆续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经过努力,我市雨后“看海”的“城市病”已有所缓解。

开展店外经营、夜市摊点等专项整治行动,还城市以整洁,给市民以方便;加强背街小巷日常保洁和设施维护,确保干净整洁、设施完好;推进清扫保洁、市政维护、园林绿化等运营市场化,提高作业精细化标准……

一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时代在发展,建设在加速。我们的城市,正在长大;我们的家园,正在变得更高、更美,我们的生活,正在变得更方便、更舒心。(曾莹莹 张延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