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辉山村唱起“旅游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enay9252

辉山烈士陵园成周边旅游景点

chenay9251

“烤茶房”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chenay9253

侯虎的民宿

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是我市著名的“红色”村庄,村里建有烈士陵园,为悼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抗日殉国的314名烈士而建,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底,涡阳县对辉山烈士陵园再次修葺,使之成为春节期间周边群众旅游的“热点”景区之一。

从2017年开始,该村共投入7000多万元改造村容村貌,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建设理念,依托辉山村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的村庄。

“旅游”辉山引客来

到辉山村旅游,侯虎超市不能不去。作为改造的第一家示范户,侯虎超市完成了从单一小卖部向集超市、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的华丽转身,它既是辉山村的一张名片,又打响辉山村向旅游业转型的“第一枪”。

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三,侯虎超市早已是宾客盈门客源不断,无论是餐饮还是住宿,都是爆满。面带喜色的老板侯虎开起了玩笑,以前这只是个超市,现在开了民俗和餐饮,才知道民俗和餐饮原来更赚钱,超市倒成了陪衬。时间回到2017年10月份,辉山村刚刚启动改造,由于紧靠辉山村烈士陵园,村里打算先从侯虎开始改造,但侯虎不配合的态度让村里一时无奈。经过反复沟通和外地考察,侯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了。侯虎超市改造花了70万,侯虎只出了7万元,吊顶、门窗、地板、屋脊、外立面等结构均按照皖北民居改造。半年后,新改造后的侯虎超市热闹开业。

作为旅游业的受益者,侯虎在超市最显著的地方摆放了“红色记忆”旅游产品,200个印着“红色辉山”的定制瓷杯子、连环画、革命时代的书包,无不给人“红色”的记忆。每到周末、节假日,来辉山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到辉山村,“烤茶房”同样是必去的景点之一。进入“烤茶房”,记者就感觉到这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极具现代化的VR虚拟现实体验、贴着辉山遗址而建的音乐玻璃房、衣着光鲜时尚的年轻人,“烤茶房”营造出的氛围堪比大城市的音乐酒吧。

据曹市镇党委副书记岳涛介绍,为了老人、孩子安全和旅游发展,原来从村中穿过的涡宿路(涡阳到宿州)改成从村南边走外环线绕过村庄,原道路改成步行街,两侧房屋改成了皖北民居的外观,房前配有院落景观。村内道路逐步完成“白加黑”改造,个别道路改造成砖漫路。

“乡土”辉山留住根

辉山村改造没有大拆大建,它把古民居修复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修复、乡村景观建设等一系列工程融为一体,真正“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建设理念落到实处。

在规划和建筑风貌设计上,辉山村改造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征,尽可能恢复涡阳传统文化标识;并根据人口确定房屋面积、层高和建筑用地指标,尽量节约用地。建筑设计上结合地形和建筑功能,注意把握建筑造型、尺度、材料、色彩等要求,确保建筑质量并节约资金、减少材料消耗、缩短工期。在规划设计时,辉山村就要求住宅(中堂与大门)、室内、菜地、前园统一,充分考虑乡村田园生活的元素。

分管美丽乡村建设的镇政府工作人员高兴鹏对记者说,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使用了辉山原有的石、沙、土、木、竹等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确保生态良性循环。公共设施部分要控制使用混凝土比例,除必要的晒场外,道路与广场、庭院地面尽量使用本地材料。

建筑造型结合地形、地势和地貌特点,做到与山水树木有机协调,使建筑有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感。在保留部分有当地造型特色的传统建筑,还要充分吸收现代文明,让乡村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烤茶房”就是依据这一理念改造的,成为辉山村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场所。“烤茶房”下方的采石塌陷区将建设成为雕塑公园,建成后与周边纪念塔、农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魅力的景区。

高兴鹏说,辉山村将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出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的村庄,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红色”辉山更红火

“我家就在这不远的青疃镇,因为一直在深圳工作,所以今天我第一次来辉山烈士陵园,感觉非常不错,心里很敬佩……”39岁的任杰对记者说。导游牛丹丹介绍说,现在看到的烈士陵园是2017年重新修过的,恢复了山门牌坊和四周的花墙,与初建的原貌更接近了。

“筑巢引凤”成为辉山村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让鸟回来、让民俗回来,让年轻人回来”,让村民在自己家找到就业与创业机会,以此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此,辉山村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农旅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围绕辉山村目前种植了480亩的“金果林”,种植的有晚秋黄梨、石榴树、桃等果树,在辉山村村西头建设了100多亩荷花塘……引导企业与农民共同致富的方法和模式,成立村集体下的共建模式。

乡村教育“回暖”成为辉山村发展的真实写照。1982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为辉山忠烈小学题写校名。近年来,辉山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设施设备不断更新,乡村教师质量、数量和待遇得到提升,在校学生越来越多,由300多人增至400多人,大量城区就读的学生“回流”,不少周边县城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

打造乡村书屋,点亮村民精神生活。近期,辉山村在外创业多年的原村支书侯传武选择回乡,创建“老书记书屋”。侯传武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和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久的将来,“老书记书屋”将点亮村民的精神生活。

据高兴鹏介绍,辉山村将与涡阳乐行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宏景旅游公司联合成立村投公司,合作开发辉山旅游,辉山村以土地、资产等入股,目前评估工作已经结束,辉山村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李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