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住上楼房,过年贴春联就显得简单多了,一般是在各个门上贴个“福”字。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小时候贴春联的情景来。
小时候,过了腊月二十,父母几乎天天忙:扫屋、杀鸡、做豆腐等,真应了那句老话——“忙不完的年”。到除夕那天,中午时分,又要贴春联了。
吃过午饭后,父亲在炒锅中添上一瓢水,烧起火来。水开了,父亲又在锅中放上半瓢面,并且拿着勺子慢慢搅拌着,很快,贴春联的糨糊便制成了。父亲又找来一个旧饭帚放在锅里。那边,姐姐已经将对联和父亲刚扎好的黍子苗笤帚放到簸箕里。这样,便一切就绪了。
开始贴春联了。按照惯例,先从堂屋门开始。父亲拿起一张对联,按在门上比画一下,然后又拿起饭帚蘸着糨糊在门上刷了一遍,再拿起对联,先将上部轻轻地贴到门上,左手扯着对联的尾部向下拉,右手拿笤帚自上而下轻轻扫下来,这样,整张对联便贴得平整而光滑了。通常一副对联是上联贴在东边门上,下联贴在西边门上,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以东为上。
堂屋门贴好了,又在门楣上贴横批。这时,我们就先在横批的反面抹上糨糊,交给父亲,父亲就站在木凳上贴起来。在门楣的上方,通常还要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呢。有时,也故意将“福”字倒着贴,取“福到了”的意思。
堂屋内,家具和盛粮食的缸上都贴一个菱形的小“酉”贴,表示“有”的意思,体现了农家人淳朴美好的心愿。这些小事一般都是我和姐姐去做,有时我们会争着去贴,并且都乐此不疲。
轮到厨房了。除了在门上贴春联,灶台旁边还要贴一张花花绿绿的灶王爷图画。图画印在一张大白纸上,顶部带着月份和节气。那时,庄户人家还没有日历表,他们经常看这个来了解日期和节气。灶王爷的两旁,有时会贴一副小对联“皂君上天言好事,财神下界降吉祥”。一副小小的对联中,也蕴含着乡亲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心愿。
院中的猪圈、牛棚通常贴“肥猪满圈”“六畜兴旺”,人们希望猪肥牛壮,生活幸福。
最后是贴大门。大门上面的对联很宽大,字号自然也最大,多是“江山千古秀,祖国万年春”之类,红纸黑字,显得格外大气。然后,在正对自家大门正前方高约两米处的墙上贴上“迎接新年”,顶上再配上一张“酉”贴,既好看又喜庆。
贴春联时,小孩子们往往会感到很新鲜,总是很调皮地拿拿这张,动动那张,在这时,即使脾气再不好的大人也不会生气,他们通常会说一句“别弄乱了”,然后笑嘻嘻地看着孩子们继续闹着。
当所有的春联都贴完后,面对着因贴上了对联而漂亮起来的家园,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孩子们放鞭炮的声响,闻着厨房里传出来的母亲准备的年夜饭的香气,想着温馨而又热闹的新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幸福喜悦之情禁不住洋溢在大家的脸上。(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