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传承逐梦人(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4月1日14版)

心中有梦

1991年,高考结束后的孙修亚在填写志愿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安徽警察学校。但事与愿违,由于当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太高,导致孙修亚在录取时滑档。是选择复读,来年继续参加高考,还是就此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孙修亚陷入了沉思……这时,他小时候家里被人欺负的一幅幅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又一一闪现出来。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孙修亚下定决心,决不能放弃对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追求!

孙修亚是个孝子,考虑到自己因年幼,当年没能对父亲行过一天孝道,而此时的母亲已日渐衰老,他决定采取“两全”的策略——回家一边帮助母亲打理家务和农活,一边自学法律知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自己拥有满腹的法律“经纶”,还愁将来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自会打开一扇窗。1992年,孙修亚在《阜阳报》上读取一个重要信息: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将在阜阳行署司法局设立函授部。孙修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报名参加了函授学习。历经4轮春秋寒暑,1996年,孙修亚顺利地通过了函授班毕业考试,取得了法律专科学历。就在这一年,孙修亚在涡阳县城关镇法律服务所进行了执业注册,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启了他的法律服务生涯。

1996年10月5日,是孙修亚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是他第一次到法律服务所上班。他揣着一颗无比激动的心,迈步踏进了法律服务所的大门。从此,他将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上,力争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常言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刚进法律服务所那段时间,由于孙修亚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仅缺乏出庭辩护实际操作经验,更没有打开工作局面所必须的人脉关系。所以,找他代理案件的人非常少。看到所里的老同事接来送往一批又一批当事人,忙得脚后跟不着地,他如坐针毡,尴尬得满脸通红。

孙修亚是个不服输的人。他一边向老同事学习代理经验,一边认真揣摩法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点。同时,他一改每天坐等当事人上门的被动做法,主动走出法律服务所,进农贸市场,站车站码头,入农家小院,走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教大家如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渐渐地,他运用法律理论进行出庭辩护的技巧越来越熟练。同时,也逐步扩大了自己的服务群体。在涡阳城乡,乃至近邻的蒙城、利辛和谯城,他的名字被逐渐叫响,主动找他代理案件的当事人慢慢地多了起来。

不忘初心,为弱势群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法律服务,是孙修亚一直以来的追求。孙修亚常说,作为一个法律服务工作者,应该站在性价比的角度替当事人着想,尽量让当事人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为了调查取证,孙修亚有时要随当事人一起赶往外地,坐长途班车、住廉价小旅馆、吃馒头就榨菜等等,对孙修亚来说,早都成了习惯。遇见家庭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孙修亚甚至会自掏腰包去办理案件。

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家住涡阳县农机有限公司家属院的代素英老人,慕名找到了孙修亚。经过了解得知,代素英的案子要前往省城合肥取证。考虑到代素英老人的家境十分贫寒,为了尽量降低诉讼成本,孙修亚陪代素英乘坐的是票价最便宜的中午那趟班车。到了合肥,他们入驻的是每个床铺才5元钱的偏僻小旅馆。根据案件取证需要,要多次往返于涡阳和合肥之间。为了进一步减小开销,孙修亚采取邮寄的方式,来往传递相关的物证和资料。由于邮寄的次数太多,到案件办理结束时,孙修亚自掏腰包支付的邮寄费用高达千元。事后,代素英老人晃晃悠悠地来到法律服务所,她拿出东拼西凑的1000元现金,硬要塞给孙修亚,却被孙修亚笑着婉言谢绝了。后来,代素英老人只要一提起孙修亚,总是赞不绝口:“他真是个大好人,是个少有的大好人哟!”(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