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亳州晚报》报道,2019年我市以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市直部门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节省出资金用于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点领域。用政府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我们要为“党和政府过紧日子”叫声好!
“紧日子”的提法并非今年才有。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也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
据报道,为贯彻落实上级过“紧日子”的精神,我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市直部门预算管理,优化部门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各单位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不得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公务活动;严格控制赴有关“热门”国家和热点旅游城市访问团组;认真落实公车改革和管理规定,不得放宽租用条件变相增加保留车辆,不得超标准租赁各类高档豪华车辆,等等。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翻开我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看到,除了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我市还要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就业……这些都需要资金作为基础。政府会过“紧日子”,家家户户的“小目标”就更有希望实现,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
“紧日子”里有为民情怀,让百姓日子更红火就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紧日子”里有忧患意识,清醒看到现实难题、发展短板,就会多一点自警自励,多一些未雨绸缪;“紧日子”里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力量。而今,从上到下重提过“紧日子”,绝权宜之计,而是回归执政为民的固本之策,是要长期坚持的原则。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相信,在同频共振中,党和政府的“紧日子”必将换来群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