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拧紧“水龙头”创建节水城
我市积极推进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亳州晚报-亳州新闻网讯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2018年6月,我市全面启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印发了《亳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将每项工作内容分解、细化到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提交工作内容时限,按序时进度推进了各项工作。
健全法规制度
为完善我市节约用水管理规章,我市相继出台了《亳州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亳州市计划用水管理实施细则》《亳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节水规范性文件。按照国家节水统计的要求,结合我市用水特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城市节水指标体系,规范了节水统计制度,并按期报送节水统计报表。出台了《亳州市节约用水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稳定的节水财政投入制度,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基础管理、节水技术推广、节水设施建设与改造、节水器具普及、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亳州市蓝线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市政府批准;亳州市城市节水规划初稿已完成。
完善水资源价格管理体系
我市公共供水价实行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分类收费。2014年居民用水实行了阶梯水价,至2019年,水价逐步提高为第一阶梯水价2.55元/立方米,第二阶梯水价3.25元/立方米,第三阶梯水价5.75元/立方米。实行特种行业用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特种行业用水7.9元/立方米,特种行业用水装表计量,按表收费。为鼓励使用再生水,我市印发了《亳州市再生水价格指导意见》,通过多种途径和价格机制引导用水单位优先选择使用再生水,提高全市再生水利用量。
开展节水单位创建
我市持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的创建活动,提高覆盖率。目前已确定节水型企业16家,节水型单位24家,节水型小区10家,并举行了创建动员会和培训会,目前大多数单位在积极创建,改造非节水型器具,通过抓重点、树典型,带动全市更多的单位参与到创建工作。
推进计划用水工作
自2018年开始,我市对本级公共供水的年取水量30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实行季度考核,超计划超定额实行加价收费工作,目前已有计划用水户210户。另外,对重点单位用水,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的通知》,将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的主要用水户纳入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用水监控措施。
开展地下水管理专项行动
近期,我市开展了地下水管理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未经批准和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经初步排查共有企业、单位自备井234眼。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城区公共供水能力情况,依法依规、分类予以处置。坚持政策引导和强制关闭相结合原则,边排查边整治,将区别情况采取限期补办取水许可手续、安装计量设施征收水资源费、限期封闭、行政处罚等措施完成集中整治,打击非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在保障供水安全,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依法封闭未经批准和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地下水超采区和限采区有关政策,在城市规划区内不新增取水量的行政审批,积极引导和大力提倡以非常规水或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的开采利用。
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经全面排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水体情况,确定有27处水体需要整治,其中12条为城市黑臭水体。我市结合实际实行“一水一策”治理方式,截至2018年底,12处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并达到初见成效的10处,整治完成率达85%以上,超过省住建厅要求的整治完成率80%的目标任务。我市纳入省级考核的12条黑臭水体中剩余的柴家沟、饮马坑两处黑臭水体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