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管护发力“拭”回“亳州蓝”
我市城区扬尘污染防治见成效
亳州晚报-亳州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通过实施扬尘防治数字化监管、强化防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整治搅拌站扬尘污染、规范拆除工地扬尘污染、城区全域主干道路实现机械化保洁等措施,城区扬尘污染防治成效初现。
扬尘防治监管数字化
我市在城市数字监管中心安排7个环保座席,全天候开展非现场远程视频监管,查看渣土车运输、建筑施工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等扬尘防治情况,监控保洁车辆保洁路线和质量情况。截至4月10日,已交办整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410件、商砼搅拌站扬尘污染39件、五车不规范运行60件。
施工工地治尘严标准
我市严格执行《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之百”,印发了《关于开展节后复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导工地做好节后复工扬尘防治工作,开展项目管理人员738人,组织施工工地项目负责人到外地学习考察,积极推进示范工地创建工作,并逐步推广示范工作经验。构建在建项目驻点监管员网格化管理,实行“属地+部门”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市共有工地465个、建筑面积314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检查建筑工地887次(个),依法下发执法建议书立案处罚49起,罚款落实到位30万元,约谈17家施工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150份,停工整改通知单15份,建筑施工生态环保问题核验92项。我市严格落实《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组织全市混凝土搅拌站负责人培训学校,推进示范商砼站点创建工作。全部拆除无资质非法经营搅拌站,推广有资质搅拌站使用立体全方位车辆冲洗设备,采用视频远程监控、现场随机督查相结合方式,强化执法监管,今年共检查预拌商砼搅拌站47家次,下发预拌商砼搅拌站限期整改通知书43件次,核验搅拌站生态环保问题49项。
拆迁扬尘落实销号制
我市制定了《亳州市城市房屋拆除扬尘防治标准(试行)》,开展征收房屋拆除工地扬尘防治宣传巡查督导,将拆除工地纳入生态环境问题清单,落实核验销号制度,完成30个拆迁工地扬尘防治,对主城区历史遗留征迁项目16个点位逐个排查建档,所有征收项目拆除现场渣土和裸露地面全面覆盖,均落实扬尘治理标准。
城区主干道机械保洁
城区主干道路保洁实现全覆盖,重点区域实施“四冲四洗”,保洁车辆全部安装GPS,城区主干道路实现了机械化保洁目标。建立“亳州市大气攻坚指挥群”,PM2.5特别领导小组结合气象条件分析,发布当前时段可采取道路保洁方式,科学精准实施道路冲洗、洒水、湿扫、雾炮作业,减少因湿度增加促使二次颗粒物转化。落实国省干线公路8条、500多公里“三级保洁”,其中一级保洁以机扫为主,以人工清扫为辅,主要在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以内城乡接合部干线公路实施,每天机扫一遍;二级保洁以人扫为主,机扫为辅,主要在县区穿城区路段实施;三级保洁以人扫为主,保洁其他国省干线公路。
环境空气质量大改善
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7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6%,比秋冬季目标值下降7.4%,降幅位居全省前列,重污染天数16天,同比减少2天,比目标值17天减少一天,完成了2018-2019年秋冬季目标任务。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PM2.5平均浓度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8%,完成了第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的目标。3月份,全市PM2.5平均浓度5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8%,降幅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