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鸿路钢构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焊接钢梁
新签约项目加速落地,续建项目开足马力,建成项目竣工投产……近年来,涡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作为加快产城融合的坚实保障。一批牵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涡阳,开花结果。
而2018年,涡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也突破了30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这一切,与涡阳加快项目建设,打造发展引擎密不可分。
优化营商环境 引来百亿企业
在涡阳县经济开发区鸿路钢构厂房内,一个个硕大的钢梁躺在地上,“滋滋”的电焊声和“吱吱”的钻孔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忙着下料、拼装、切割、焊接……在钢梁上“绘出”一个个美丽的光圈。
鸿路钢构是我省乃至国内最大的钢构集团之一,涡阳鸿路是鸿路钢构在全国建立的十多个生产基地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个。这个总计划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2371亩的项目,已经成为涡阳经济发展中一个全新的增长极。
为何选择涡阳?涡阳县盛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龙说,“自从2017年3月份开工以来,涡阳县凡事有计划,件件有跟踪,而且有结果并有反馈,使我们的项目如期完成。”
罗龙说,鸿路钢构一期绿色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1057亩,现已全部投产,基于涡阳良好的营商环境,鸿路又追加20亿元,在涡阳续建了总占地126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二期、三期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目前,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40条绿色建筑钢结构生产线,现已投产25条,三期土建工程已完成,今年年底投产。
到2020年,鸿路钢构在涡阳的产值要达到百亿目标。罗龙说,届时用工也将超过一万人,创造税收约2亿元。
推动“绿色招商” 打造绿色产业
石膏板是家装常用材料,却鲜有人知,它的原料是电厂废渣。在涡阳县经开区泰山石膏(涡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见证了电厂废渣变成石膏板的过程。
全自动化流水作业的车间内,工人并不多,只在包装和运输环节有工人正在忙碌。传输带上,一张张绿色的大型板材经过切断、烘干、锯边等工序后,成品就大功告成了。车间外是一个大型的搅拌楼,原料就是在这里经过配料、搅拌、成型后,上机凝固,然后进入切割环节。
而搅拌楼中的原料,就来自周边电厂产生的废渣。“这些废渣都是从附近电厂拉过来的,公司一年约可消耗掉35万吨的工业废渣。”泰山石膏(涡阳)有限公司生产综合处处长陈松说,泰山石膏没在这里落户前,这儿的工业废渣都当做垃圾处理了。
绿色循环经济项目是涡阳招商引资中的重头戏。涡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郅玉洁告诉记者,在选择引进的项目时,会根据涡阳实际,选择绿色企业。企业入驻时,会严把环保关,看看是否符合环保定位,是否达标排放等。项目开工时,也会要求环保与建设同步进行。
“以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瞄准这个方向,引进更多绿色项目。同时,我们还会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护好涡阳蓝天碧水。”郅玉洁说。
引来一个项目 带动一个产业
位于涡阳县楚店镇王桥村的涡阳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忙着硬化料房周边的道路。
“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6月底前可以投产运行。”光大(涡阳县)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总经理助理崔波说,该项目占地约200亩,总投资3.6亿元,是一项以秸秆为燃料,采用先进生物质能技术生产电能和热能的重大项目,年处理农作物秸秆等各类农林废弃物约达30万吨,占涡阳秸秆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涡阳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从落地到建成投产,仅用一年时间。不仅是涡阳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鸿路钢构、信合光能、峰顺新型建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均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从项目进驻开始,涡阳县委、县政府就按照“四最”要求,加大对落户企业的帮扶力度,以优质的“一站式”服务赢得了企业信任,让投资者主动扩资、增资、引资,实现了“引进一个、建好一片、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
目前,涡阳已经形成了绿色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现代中药和绿色食品、循环经济4大产业集聚区,共入驻企业50家,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7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家、省级众创空间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利授权量达276件。
据悉,2018年,涡阳县经开区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22.15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9531.66万美元,实现入库税收9.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各项同比增长均在25%以上,在2018年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九。
泰山石膏流水线作业一角
新理念引领涡阳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涡阳县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六稳”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运行势头良好。2018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领跑全市、快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全省县域第二位、全市第一位,全年25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3项增幅居“三县一区”第一位。
涡阳县聚焦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升级,围绕千亿工业、百亿产业,不断壮大绿色建筑、智能制造、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和能源化工主导产业。研发经费投入1.9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到1.3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个。在2018年度全省省级开发区考核中,涡阳开发区位居第9。今年1-2月份,全县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8%、34.3%,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6.88亿元,增长10.9%。
涡阳县聚焦协调发展,着力刷新城乡颜值。城区“十路四河”加快实施,发展要素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老城更新全面提速,全面完成紫光社区征迁,完成棚户区改造3345户,占全年任务的4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编制完成《涡阳县乡村振兴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3311”基础工程,农村改厕三格式化粪池模式在全省人居环境整治会议上推广。加强城市全能网格管理,城区依法禁行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工作平稳实施。
涡阳县污染防治战果丰硕,老子故里绿意尽然。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上善若水”“深呼吸”行动计划。完成城区9条黑臭水体治理,整治入河排污口71处。完成867家规模畜禽养殖治污设施标准化建设。20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清理砂石料场147处,拆除非法砂场码头91处。改造燃煤生活锅炉64台、燃煤工业锅炉27台。城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秸秆禁烧“零火点”。PM2.5日均浓度逐月下降,16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市控目标。
涡阳县聚焦普惠共享,改善民生福祉。围绕“县摘帽”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四季攻势”和“十大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在省财政厅民生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涡阳县获评先进。今年前两个月,涡阳县13项民生支出已完成6.4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8.68%。智慧学校建设完成摸底工作,首期规划升级33所智慧校园。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城镇新增就业28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