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杨絮引发的火灾频发,引燃废弃电线、垃圾堆、柴火垛,甚至是民房。据统计,仅5月1日至5月7日,我市因杨絮引发的火灾就有316起,且大多发生在农村。
农村为何“大雪”不断?
与往年相比,城区的杨絮少了很多,但是农村依然“大雪纷飞”,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市园林局局长王强介绍,为减少杨树飘絮,我市做了各种尝试和试验,如运用异株嫁接、生物制剂绝育等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治标不治本。于是开始用法国梧桐、银杏树等树种来替代,起到释放氧气、防风固沙的作用,这也是今年市区杨絮大大减少的原因。
“城区的杨树已被逐步更换,如汤陵社区的杨树被更换成了樱花、桂花、银杏等树种。”王强说,目前城区杨絮飞舞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郊区一些地方依然种植有杨树。市城管委已下发通知,要求谯城区和亳州高新区尽快更换树种。
“目前农村也正在解决杨絮问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想要短时间内彻底根除杨絮问题,有些不太现实。”王强说,农村很多杨树都属于私人栽种,对杨树采取生物制剂绝育方法对村民来说成本太高,一般胸径十厘米就要注射一针,一针十块钱,而且每年都要注射,村民大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方法。只能由各乡镇引导村民分批、逐步更换无絮杨树,或其他树种。
杨絮造成火灾频发
5月3日下午3时50分许,蒙城安驰大桥附近一堆废弃电线起火,火势较大,消防人员初步判断为外来火源引燃杨絮,造成火灾。
5月4日下午4时许,市区香附路西侧一绕村渠沟发生火灾,渠沟内覆盖了大量的杨絮,堆积有破旧衣物及生活垃圾,两侧有柴垛、杂草等。据初步判断,火灾原因是杨絮被引燃造成。
当日下午2时许,谯城区立德镇街上一柴火垛因杨絮引发火灾,并危及民房。民警与电力部门联系切断电源,疏散人群,进行灭火。5月6日下午,该镇雷染坊村再次因杨絮引起民房和柴火垛着火。因民房主人不在,房门无法打开,紧急情况下,民警用木桩将门撞开,将火扑灭。
因杨絮引发的火灾近期频繁出现,记者从市消防支队了解到,仅5月1日至5月7日,因杨絮造成的火灾就有316起。
杨絮火灾多在农村
“昨天我们一天基本都在双沟镇,晚上11点还在出警,一天10起火灾,全部是杨絮引起的。”5月8日上午,市消防支队工业园中队消防员卢野说,从该队出警的情况看,杨絮引起的火灾大多发生在乡镇。
据卢野介绍,杨絮易燃,且燃烧速度非常快,就目前的天气气温来看,造成自燃的可能性很小,一般杨絮被引燃都是外来火源引起。“一个随手扔的烟头,一点小火星,就可能引起一场火灾”。
卢野说,火灾大多发生在柴火垛、垃圾堆等地,而这些地方一般距离民房很近,所以大火蔓延引燃民房的事情也非常多。
市民注意防火防过敏
据介绍,杨树飘絮是一种自然生长现象,每年都要持续20天左右。也就是说,今年杨絮飞舞的景况可能要持续到本月中下旬。在此期间,如有降雨,飘絮现象会有所缓解。
消防人员提醒,杨絮被引燃,危险性较大,因此不要在室外随意点燃杨絮,不要乱扔烟头,不要将火源放置在孩童可以够到的地方。街道、小区内的杨絮要及时进行清扫,以免留下火灾隐患。街道、社区、村委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
杨絮不仅易引发火灾,还会携带地面上的细菌四处传播,很容易引发过敏性红疹、脱皮、红肿、瘙痒、慢性支气管炎、各类呼吸道疾病等。记者了解到,近日就有许多市民被杨絮困扰,出现了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
有关专家提醒市民,外出时可采取戴口罩、眼镜等防护措施,防止飞絮过敏或呼吸道感染。皮肤易过敏者,外出可穿长袖衣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引起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