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蒙城县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创新举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发力,齐头并进,持续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汽车及现代农机装备制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三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5.7%。兑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497万元。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称号。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出台《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全力促进“小巨人、小太阳、小种子”等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和“政企直通车”行动,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持续汇集创新动能。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总数达到17家,产值增长30%。积极搭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全年完成授权专利406件,其中发明专利193件。培育省名牌产品3个、市政府质量奖2个。
协调发展构建新格局
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启动《蒙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编制各类规划23个,荣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大楼、中医院新区、森林公园慢行系统建成使用。建成运营第三水厂。在全市率先建成LNG天然气调峰站,铺设天然气管网33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5.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7万平方米,新建小型健身广场、停车场30个。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蒙城县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全年粮食总产154.7万吨,建设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15个。新增省级绿色循环养殖示范场1家、市级15家,被评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全程托管模式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示范县。
绿色发展改善新环境
生态环保工程加快建设。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14个,铺设污水管网222公里,16个空气监测站投入使用。完成中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垃圾处理厂扩容、污水处理二厂二期工程。编制完成水源地保护专项规划。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快速推进。持续加强林业生态基础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治。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办理信访交办案件24件。累计办结省市环保督察交办问题1894件、“全民参与·环保风暴”交办问题812件。城市规划区内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目标。
生态保护制度全面落实。构建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生态环境专员制度,实现城乡环保监管全覆盖。深入实施“河长制”,顺利通过“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验收。认真落实“林长制”。不断强化耕地保护。
开放发展拓展新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小镇等,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大力推进“蒙城老乡,请您回家”活动。深入开展“千家知名企业招商攻坚”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62个,协议总投资25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财政收入8.6亿元,分别增长15%、12%,跻身全省经济开发区“三十强”。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完善园区企业全程代办服务制度,全年帮助办理各类服务事项300余件。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谋划“三重一创”“大新专”等项目396个,总投资740亿元。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1个,完成投资19.8亿元。11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3亿元,增长58%。112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1.9亿元,增长13%。
共享发展增进新福祉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1亿元,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八大工程”。国办系统数据质量、扶贫项目库建设、光伏运维效益位居全省前列,就业扶贫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20个典型案例”。荣获全省首批“健康脱贫示范县”。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成32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发放养老保险金2.4亿元。农村低保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1458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举办首届“庄子文化周”系列活动。“中国曲艺之乡”品牌持续提升,“中国古琴之乡”创建有序推进。继续保持“中国好人”全国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