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乡土人才 “归巢”促脱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俺觉得这是个机遇,有县、镇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创业环境又这么好,俺就回来办了这个厂,让老少爷们能够不出远门有活儿干,有钱挣,也为乡村振兴、扶贫脱贫出把力。”5月15日,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咏梅服饰扶贫驿站负责人张永梅说。

2000年,由于家庭负担较重,张永梅离开了家乡,到浙江温州打工,进了一家服装加工厂。通过勤奋努力,得到了厂老板的认可,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迅速成长为班组长、带班班长,收入也渐渐地多了起来。经济好转后,她想到家乡还有很多留守妇女、贫困家庭人员因走不出去而缺乏经济来源,于是萌生了回家办服装厂带动她们一起致富的念头,正好当时镇里也在积极号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说干就干,2002年,张永梅再三婉拒了打工服装厂老板的挽留,告别外出务工的生涯,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赵集村咏梅服装厂,开始带领周边的群众代加工服装,为经济困难的家庭增加收入。创业初期,服装加工厂遇到无房屋、缺机器、人员招工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张永梅没有放弃。她利用自己在浙江温州打工这几年积累的资源,帮助那边的服装厂代加工服装,给当地一部分走不出去的留守妇女、针线手艺好的老人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每天到服装厂上班的村民,每月都可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2016年,服装厂带动了贫困户5户,第二年就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2017年,张永梅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办起了手工代加工活。除了代加工服装针线活,又增加了电子产品组装。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农忙结束,送完孩子,就可以来她这里做活。永梅特别留意贫困家庭,村里的贫困户只要会手工活的,永梅都主动联系她们,让她们来做代加工,增加收入。永梅每天和这些姐妹们一起工作,手把手地教没有缝纫技术的妇女,让她们掌握技能。留守在家的妇女们因此有事做、有活干,又增加了收入,每人每天可收入30—120元,加工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当地也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

2018年,张永梅申报许疃镇就业扶贫驿站,并投入近10万元对赵集社区的老村室进行改建,装修了生产车间,电商服务中心,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设置了培训基地,真正让当地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进厂就有活干,没有技术的人员,边进厂边培训,掌握技能后就可以操作机器。

“车间后面就是中学,我孙子就在里面上学,每天送完孙子,我就来到车间开始干活,到了中午放学就去接孩子回家做饭,下午送过孩子再来接着干活,每天既不耽误我送孩子上学也不耽误挣钱。”一位贫困留守妇女高兴地说。

“让留守妇女、贫困人员既能照顾家庭、孩子,又能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这就是我创业的初衷。现在扶贫驿站已拥有当地留守妇女、贫困人口300人,旺季每天用工400余人,按件计资,每天一人可挣80-100元,月收入2000—3000元。”张永梅介绍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