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王楼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探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为留守儿童扣好“第一粒扣子”

谯城区芦庙镇王楼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探索

5月29日上午,在谯城区芦庙中心小学三(2)班的教室里,芦庙派出所民警张海洋正在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介绍防溺水的知识。在该校已经工作了17年的校长高振军说,这么多年来,学校从未发生因火灾、溺水等未成年人非正常伤亡事件。

高振军说,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王楼村关工委的多年努力。

芦庙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芦庙镇王楼村内。谯城区芦庙镇王楼村,一个普通的皖北小村庄,一个有着300余名留守儿童的小村庄。该村关工委积极探索关心帮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途径,着力帮助下一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用爱温暖留守儿童

“大家要听大人的话,不要到沟塘玩耍,如果发现有人掉进水里,要赶紧呼救,不能贸然下河救人。”

张海洋是芦庙中心小学的“常客”了,这是芦庙派出所和王楼村关工委打成的默契。每个月张海洋至少要到学校来一次,做防校园暴力、防溺水等各项知识的宣传,“孩子的安全事关重大,我们希望通过事前宣传,让孩子们远离危险”。

民警讲得仔细,孩子们听得认真。“警察叔叔讲的我们都记下了。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发现危险要及时呼救。”三(2)班学生王佳琪说起收获来,滔滔不绝。

相对于人身安全,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方便交流,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手机,除了打电话,孩子们还经常用手机玩游戏,并且很容易上瘾。

高振军发现,明令禁止效果并不理想,只能另辟蹊径。“学校开设了免费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外课程,经常在留守儿童之家组织乒乓球、棋类比赛,培养学生的课余兴趣,转移他们对手机游戏的注意力。”高振军说,学校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奖励,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去年11月,在镇、村关工委的协调下,还请来市里的专家,到学校讲关于心理健康和安全的专题讲座。

“我在芦庙小学工作17年了,镇村关工委时常到学校来,搞讲座、送温暖、送文具,孩子们都很欢迎他们。”高振军说。

王楼村负责关工委工作的村干部贾盼盼说,她虽然在村关工委工作两年多,但村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经过多年的扎实工作,村关工委对全村的“留守孩子”进行了摸底,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制定并填写了“留守儿童”登记档案,全村进行“老少互动、双向关爱”结对,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绘画比赛,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关心关爱困境少年

10年前,小雪(化名)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外地,小雪与弟弟跟着奶奶相依为命。“我刚进小雪家时,感觉不到家里有小孩子的那种活泼的气息。”2016年,刚接手关工委工作的贾盼盼入户走访,发现了正在读初二的小雪有些自我封闭。

“家里来了陌生人,她放学回来看都不看一眼,径直走到自己房间,还关上了房门。”小雪的奶奶说,小雪小时候经常问爸妈去哪儿了,她就骗小雪说爸爸出去打工了。小雪懂事后,就不再问了,也很少开口说话。

从那之后,贾盼盼就经常有意无意地跟小雪说话,还加了微信。“我大不了她几岁,都是女生,原以为沟通会方便些。”贾盼盼说,微信聊天她说十几句,小雪回不了两三句,经常聊不下去。

经过向学校了解得知,小雪也很少与同学交流。“这孩子的心里有道防线,不能急,得慢慢来。”贾盼盼说,他们和老师协商,上课时经常提问小雪,课余活动也常安排女生陪小雪一起玩耍。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雪的话渐渐多了,也喜欢和人交流了。

王楼村贫困户刘瑞同家堂屋的墙上,挂满了奖状,都是他三个孩子获得的。“村关工委的同志经常来俺家,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还缺些啥。”刘瑞同说,“小孩们回来经常说,今天去参观烈士陵园了,明天要去镇上听‘五老’讲革命故事。俺没啥文化,但知道这是学校和关工委对俺家好哩。”

更让刘瑞同满意的是,孩子们在学校受到了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暑假不下河,寒假不放炮,省了我不少心”。

多方联手呵护“花朵”

“村里没啥经费,人手也不够,但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持续10多年了。”贾盼盼说,“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全村的未来。”

在2018年度全省关心下一代“十佳五老”“十佳先进集体”的评选中,王楼村关工委获评“十佳先进集体”,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村关工委获此殊荣。

一个缺人手少经费的村关工委,如何开展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获得了殊荣?

芦庙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吴凯说,答案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关爱下一代,多方联手保护祖国的花朵。

王楼村现有“五老”志愿者52人,为了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王楼村把村级办公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作为青少年和“五老”活动基地,开辟青少年阅览室,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为青少年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技、法律知识。

“依托王楼村史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一条街和普法宣传文化广场,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讲述革命历史。” 贾盼盼介绍,他们村还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大力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使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自觉遵纪守法。3年来,王楼村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帮教、普法活动9次,分发有关法律法规书籍、材料、读本10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到1200多人,有效地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孩子们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芦庙中心小学的涂莹莹是数学老师,同时也义务承担着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的责任。“我是一名女老师,可能更容易和孩子们走得更近,他们有什么问题也喜欢和我说。”涂莹莹说,虽然有时候孩子们反映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她都认真对待,及时化解孩子们的心结。

“除了关工委,妇联、公安和司法等都在关爱孩子们的成长。”吴凯介绍,目前农村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对丰富,孩子们精神抚慰显得更加重要,“帮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扣好‘第一粒扣子’,让他们不走弯路、不走歧路,还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王红燕)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