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到美丽的宝峰岩风景区,可以仁智双修。

宝峰岩风景区藏在婉约的江南,宣州市泾县一隅,桃潭之北,云岭之南。她的西面,是名噪中外的查济古村。宝峰岩的名低声微,白居易“养在深闺人未识”那句话,是她最好的写照。

若说山,她的东面有“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南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黄山,西面有“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九华山。她海拔不过几百米,因此,宝峰岩其实算不上一座山,充其量就是一尊俏岩。

宝峰岩的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幽远。从黄山北麓的甘棠出发,过龙门,曲折迂回。时而是广袤原野,时而是高峡平湖,时而是村边绿树,时而是山道弯弯。甚至还要穿过长长的隧道,一路小心。车在路上盘旋,人在车里惊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被绕得头昏脑涨,“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时候,峰回路转,宝峰岩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宝峰岩的魅力,更在于她的神秘。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经过上亿年的地壳运动和山水侵蚀,宝峰岩形成了奇峰怪石、钙化梯田、飞瀑直泻、古木参天等独特的地理景观。缘水而上,你不知道一股股清澈见底的水流从何而来,更不知道那经年不息的瀑布源头何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小的一座袖珍山岩,竟然能吸引诗仙李白,挥笔写下了“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的诗句。

宝峰岩的魅力,还在于她的包容。瞧她偏居一隅,与世无争,却又胸襟博大,包容八方。因峰回路转、风光秀丽,历史上,佛家、道家、儒家(书院)均相继在此修建过修身、传教之地。因此,宝峰岩也成了享誉江南的集儒、释、道于一体的一座名山,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拾级而上,最壮观的景色当属那道悬天瀑布。那是临近山顶的一道断崖,形如壁立,仰视不见其际。峰下有一洞隙,清泉常年由此流出。《泾县县志》记载:“宝峰瀑布,飞泉如练,吼声如雷,真异境也。”水经岩下深不见底的龙潭涌出,顺山岩流下,落差50余丈,形成雄伟的“宝峰瀑布”。面对佳境,笔者乘兴为此偶撰一联:鹰窥碎玉悬天舞,燕剪春风倚翠摇。瀑布水顺山沟流下又成无数处小瀑布,迭出不穷,穿石而过,一路奔腾,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登临瀑顶的观光平台,远眺宝峰岩景区瀑布群似梯田,犹如放大的微观盆景,与山脚下的一畦畦水田融为一个整体,分不清哪一畦是钙化的瀑布梯田,哪一畦是滋养稼禾的农家田园。真的是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为美景陶醉,笔者也禁不住技痒,效法前贤,撰写《五律·题泾县宝峰岩》一首:泾川有美山,唤作宝峰岩。林壑藏云雾,珠帘散雨烟。欢歌叠瀑里,嬉戏彩虹间。执手陪君醉,吟诗效酒仙!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