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压力”让一些考生产生负面情绪,产生紧张、易怒、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食欲不振的现象。所以考生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以尽可能好的状态面对人生中的这次大考。对此,记者特意向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彭芳进行咨询,为考生支招。
制定合理目标
“高考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然而,一些同学总是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出高分,把自己的‘理想分数’定得过高,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紧张。其实,考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综合实力,不是靠碰巧就能获得成功。”彭芳说。考生及家长要正确认识高考并确定合理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考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彭芳表示,考前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考生应保持平常心,可以试着使用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法、呼吸法等方法缓解考试焦虑。
此外,临近考试,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会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急剧提高,在这个时段内可以适度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训练,如历史、地里、政治的基本知识,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使这些重点内容始终在大脑中处于待提取的激活状态,使自己心里踏实。
家长配合减压
想要正确的减轻考生的压力,彭芳介绍,对于高考,家长首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家长过分的关心,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反而会给孩子增添更多心理负担。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我没有给孩子压力 我让他不紧张、 我让他别焦虑,但其实当你反复强调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潜移默化的给孩子灌输这个事情很重要。”彭芳说,高考只是3年努力后的水到渠成,应该正确的去看待,焦虑或紧张都无法给考试起到帮助。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对孩子说“复习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把握”或者“考上大学,父母特别有面子”等之类的话语,这些话不仅不利于孩子备战高考,而且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平常心”。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成绩,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考前准备到位
为了更好应对高考,考生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考前应该遵循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菜,如肉蛋类食品,但不要暴饮暴食,以免消化不良,影响随后的考试。
另外还需要提醒家长,如果您发现孩子失眠了,千万不要暗示孩子失眠是件多严重的事。“国家心理学专门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哪怕真失眠了,对第二天的考试,其实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如果反复强调不要失眠,失眠如何解决,反而会适得其反。”彭芳表示。
考生在考试前也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其他的意外影响考试。考生不要长时间打球、打游戏,以免过度兴奋,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才是考试最后一两天的主旋律。
此外,考生和家长应该仔细考察通往考场所在地的交通线路,选择路程最短、干扰最少、平时最熟悉的路线,还应该考虑如果发生交通堵塞后的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考试使用的准考证、文具等,家长要帮助检查,保证考前不出问题,遇事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