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亳州参加了一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会上,每个人都领到了厚厚一袋会议资料。摞在手里,第一眼抢镜的是花戏楼的图片,用芍药花海衬托着。芍药花、花戏楼,亳州人民的审美直率可爱,还有“奉旨觅食”好味亳州导图,图文并茂的旅游指南,温泉药材宣传册。来到亳州还没等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这一连串的图册已经把一个精彩的亳州推到眼前。
在全民注重养生的大环境下,亳州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到了那儿,自然要到中药材集中的药材市场看看。
过去亳州的药材市场是“买全国卖全国”,现在他们已经拍着胸脯说我们是“买全球卖全球”。如果我们留心看一看自己手中那杯中药饮片,60%来自亳州,这个数字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升至80%。难怪亳州人骄傲地自称“药都”。
中药材进可入药,退可日常饮食,已经霸占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爱美的女士可以优雅地端一杯花茶,驻颜有方;打拼的创业者可以喝一杯薄荷金银花,提神醒脑;闲适的老者可以饮一杯枸杞子泡茶,延年益寿。
如果想在亳州的药材大市场逛逛,我建议最好是先用导航定一下出门的位置方便找到出门的路,再一头扎进大市场逛上一整天,亳州的药材大市场就是这么大。
人说“货卖堆山”,在大市场里,平日里觉得特别珍稀的中药材在货柜里堆积如山,各种品类、大小规格、高低档次,任君挑选。很难有人在这种药材交易氛围里不出手买几样。市场里飘荡着中药特有的馥郁香气,闻过神清气爽。
大市场外矗立着华佗的雕像,华佗腰挂葫芦,寓意悬壶济世,衣袂飘飘、步履匆匆,行走在救治病人的路上。华佗,一代神医,他赋予了亳州种药的传统,奠定了亳州药都的基础,这里的人民用建庙、塑像等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神医。
没想到种药种出了另一番景象,药开出的花似牡丹般娇艳,花海似祥云般轻笼大地。芍药以前只以地下的根入药名白芍为人所知,近年来芍药花以其形似牡丹的美丽征服了我们的眼睛。或浓或淡玫红色的芍药花,真是贵妃醉酒般的娇态。这样的花大面积种植,上千亩上万亩,连成片,那种美让人身处其中流连忘返。亳州的花海以芍药最有代表性,其他品种还有亳菊、向日葵,春夏秋都活跃着不同鲜花,吸引着追花的人。
早年,亳州在老一辈人的只言片语中是“小破乱”,但是此次亳州之行一扫先前的印象。道路宽阔,路面整洁,新区高楼林立,体育馆、展览馆现代感十足。老街区经过改造,打造出北关景区,紧接着花戏楼、涡河,旅游线路流畅,不走回头路。从烟火味十足的南京巷银行、花戏楼出来,站在涡河大桥上回望,古建筑的尖顶平瓦勾勒出天际线,岁月沧桑感油然而生,而这沧桑感都随着涡河的水奔流向东。
任岁月流转,亳州人朴实的性格还在。还是爱吃馍,馍里夹的酱有着乡愁的味道;还是三轮车上贩卖的豌豆黄,馅里加的只能是柿饼;亲切的儿化音,含着中原地区人民的质朴敦厚。同时,亳州人民又是聪明的,他们早早就嗅到改革开放的气息,用自行车驮着药卖到了东北、上海。在亳州充分体现了“藏富于民”,这里的百姓种药贩药,家境殷实,大药商实力雄厚。
论坛已经结束,但我们对亳州的印象全然刷新。感受到亳州开放的胸襟,诚恳交流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