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月,百花盛开,是写生的最美季节。
到太行山写生,在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还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抛开世俗的烦恼,想一想,都令人激动。经过八个小时的路程,我和学员们来到了太行山系的王莽岭昆山,把向往变作了现实。
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黄土高原、大兴安岭、黄淮海平原等地既有相邻又有分隔,在古代被称为“表里山河”的天然屏障,素以雄、险、奇、幽、秀而闻名天下。明代的布衣诗人谢榛有诗云:“地分三晋此山川,形胜迢遥在马前。乱石斜通青草路,太行横断夕阳天……”太行山是很多探险者、画家向往的地方,也是我心中无法割舍的梦境。
我每年都要去一次太行山,每一次,都有新的视觉冲击,都有新的感受。太行山有多美?有多迷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原始古老拙朴的石头房,既是生活也是艺术;山里的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太行人的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面对太行山,拿起画笔,却无法落在纸上。
我沉醉、恍惚,我被融化了,已经全身心地融入这大山,游弋于太行绵延千里、沟壑幽深、纵横交错的自然美景里。我追求传统绘画,向往古人闲云野鹤云淡风轻的生活。
自古以来,中国画是沿着通向化境的神韵之道向前发展。所谓气韵生动就是以笔墨形式达到对时空、对自我的超越,在出神入化的空灵世界中达到人与自然的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由画家的主观意识来创造客观物象,把自然的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在艺术中追求时空和生命的永恒,把神韵推崇为最高的境界。
此时,在自然与艺术间穿行的美妙感觉,如风,灌入我的心灵;如脚下的山泉,让我全身清爽;如林间山鸟发出的清泠之音,令我愉悦而沉思。想起曹操的《苦寒行》,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他在太行山行军途中的艰辛、悲壮与无奈,表述他心中装着的不是赏花观草看景物的闲情逸致,而是铁马冰河远征天下的勃勃雄心。
走过荒凉,走过悲壮,走过岁月的沧桑,那是艰难悲壮的历程写照。作为一个亳州人,置身于太行山中,我想,我懂他。
太行山、太行人,使我联想到他们经历的磨难,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大地,太行人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着悲壮激昂的英雄赞歌。他们沉稳而担当,真诚而热情,以其浑厚坦荡的胸怀容纳万事万物。面对太行山,面对太行人,我的内心充满敬畏,我想,只有敬畏,下笔时才能笔苍墨厚,浑然一体,才能描绘出山与人的灵魂,才能透过历史的血肉得到升华。
太行山四季风光都是迷人的,景致各异,如诗如画:冬季白雪皑皑,春季生机勃勃,夏日郁郁葱葱,秋季绚丽色彩。太行山川广阔博大,移步为景,亦真亦幻。有的孤峰耸立,刀削斧砍,拔地而起,直冲凌霄;有的群峰对峙,东斜西卧,欲竞高低;它们千姿百态,错落奇秀,将太行山精雕细琢成刚建威武的英雄和婀娜多姿的少女。
白天,在阳光下,山谷里的雨露,会形成一道靓丽的彩虹,为远山近景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有时,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调皮的孩子与我们捉着迷藏,把我们带入朦胧的诗情画卷。
我留恋太行的美景,留恋太行的高崇,它让我的想象高飞,让我的灵感无限,让我在创作时心无杂念,意随心动,沉浸于艺术的纯真状态中,忘却时间,只随着那一缕墨香,走向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