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正能量 引领新风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题:好人正能量 引领新风尚

2019年5月份亳州好人事迹点评

近日,2019年5月份亳州好人名单揭晓,他们分别是敬业奉献好人朱峰,诚实守信好人付秀英,敬业奉献好人赵飞龙,助人为乐好人胡继勇,孝老爱亲好人李素霞。

敬业奉献好人朱峰:

85后二次请缨驻村扶贫

“小朱书记”,这是蒙城县双涧镇东岳村村民对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峰的亲切称谓。

1985年10月出生的他,选派任职前是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界阜蚌高速界首主线站副站长,2014年10月,刚满29岁的朱峰受组织委派变成了 “驻村书记”。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主动请教,不断摸索,熟悉工作环境,与村干部谈心,与包片干部交流,详细了解贫困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摸清贫困的户数人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61人。

找准发力点是脱贫的关键,朱峰通过产业、就业、政策落实等措施,做到因户施策脱贫,因人施策帮困。壮大集体经济,是打牢持续发展的根基。2015年初,在蒙城县扶贫办、双涧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朱峰争取了200万元资金建设了东岳村蔬菜大棚项目。为实现贫困村民再就业,他先后引进3家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组建金融互助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受益。此外,朱峰把助学工作作为扶贫工作重中之重,制定详细的助学方案,竭尽全力地为贫困学生争取各类助学金和教育补助。

由于工作突出,朱峰先后被评为2016、2017年“蒙城县第一书记先进工作者”、2018年“全市帮扶干部优秀标兵”“亳州市优秀青年”等。

“我请缨再战,继续攻坚克难。”2018年2月21日,朱峰向组织递交了《驻村留任申请书》。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在脱贫前线攻坚克难的道路上,朱峰用真心和诚心温暖着贫困户的心坎,请缨再战的抉择诠释着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担当和庄严承诺。

敬业奉献好人赵飞龙:

退伍兵担起脱贫致富领头雁

赵飞龙是蒙城县乐土镇屈庙村村民,2014年退伍返乡。退伍后,赵飞龙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牢记军人的本色,担任了乐土镇屈庙村大卢邻里支部书记,流转了1000亩土地,创办了带领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赵飞龙农场。他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带领父老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

他创办的赵飞龙农场,吸收58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带领这些家庭逐步走出贫困。他还带村民修路1370米,铺设排水管道3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8盏,检查井及雨水井各10个、公厕一座,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

2018年,赵飞龙农场被评为蒙城“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赵飞龙被评为蒙城县第一届“优秀创业人才带头人”,2019年获得亳州市“创业之星”提名奖。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卉芷: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脱贫攻坚战中,就需要赵飞龙这样高素质、有理想、敢为人先的好党员,他无愧于共产党员和军人的身份,是农村广阔天地里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更是广大青年党员学习的榜样。

助人为乐好人胡继勇:

公益律师为弱势群众“撑腰”

胡继勇,涡阳县互联网协会副会长,他热心公益、扶贫济困,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创着文明建设新领地。

胡继勇在本地门户网站、10余家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据统计,有2000多人接受过免费法律咨询,可谓打开了便民利民的一扇窗口。

2015年一月的一天,胡继勇接到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潜逃在外的殷某某的电话,耐心地听完他陈述的案件始末后,凭借着熟练的实务经验,胡继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劝其主动投案,后来殷某某获得法律上的从轻处理。2018年8月,胡继勇为一名102岁老人的赡养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多次参与调解,最终助百岁老人安享晚年。此外,每逢高考期间,他会积极组织、参与爱心送考等活动;每逢炎热的夏季,他会为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清凉;每年的中秋、春节前夕,他会和公益伙伴们对抗战老兵定期进行慰问走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温暖老人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温暖。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胡继勇乐而不倦地免费提供法律咨询,锲而不舍地主动奉献爱心,完美地展现了一名普通志愿者风采,筑起了一道志愿者人的精神长城。

孝老爱亲好人李素霞:

外孙媳妇多年伺候瘫痪外婆

利辛县纪王场乡三和社区胡小庄有一位出了名的好外孙媳妇,名叫李素霞,是山西省原潞城市城郊的姑娘。她孝亲敬老、尊老爱幼的事迹,在当地被人们传为佳话。

2006年,李素霞与利辛小伙胡彦山通过QQ网聊相识、相知、相恋,一年后两人如愿以偿步入婚姻的殿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胡彦山的外婆宿秀兰不慎摔倒,造成严重性骨骼断裂,导致瘫痪。从此,李素霞开始替丈夫挑起照顾外婆的重担。

丈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李素霞一人在家照顾外婆。为了不让老人生褥疮,她除了经常给老人擦洗身子、更换被褥外,还经常为老人做按摩。为了不让老人寂寞,李素霞买来老人比较喜欢的唱戏机,让老人开心地“听戏”。10多年来,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路坚持了下来。宿秀兰老人遇人便说:“我这个老太婆,多亏有素霞这样的好外孙媳妇,她比俺的几个亲闺女还知道疼我呢!”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刘华景:坚贞、善良和执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李素霞悉心照料瘫痪外婆十余载,不仅是对美德的守护和弘扬,更为世人留下一缕“孝德”清香。

诚实守信好人付秀英:

环卫工捡万元现金不动心

今年已55岁的付秀英,是谯城区和谐佳苑物业公司一名环卫工人。4月16日中午,在上班时,付秀英拾到整整1万元现金,但她毫不犹豫交给单位,并通过派出所民警找到了失主。

激动的失主要对付秀英进行答谢,但被她婉拒了。其实,付秀英是一位因小时候患病落下后遗症,如今仍口齿不清的残疾人,而且,她丈夫患有心脏病,小孙子患有有甲亢病,家庭十分困难。但付秀英并没有怨天尤人,处处向政府伸手,而是干起十分辛苦的小区环卫工作,爱岗敬业,挣一份工资补贴家用,给丈夫和孙儿治病。

除了这次拾到大额的现金外,多年来,付秀英曾多次拾到10元、20元不等的现金,她都如数交给了警察或捐进慈善单位的助捐箱。付秀英认为,“再穷咱也不能占小便宜。”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杨卉芷:古人云:“贫贱不能移”,这句话在付秀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价值观,而在当今这个充斥着金钱诱惑的物欲社会,付秀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