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6公斤!我市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815.6公斤!6月5日,今年我市小麦最高单产纪录,在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家庭农场的麦田诞生,刷新了我市小麦最高单产纪录。当天,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组,对位于该村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课题项目,小麦高产攻关田进行实产验收,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当日上午,在省农业科学院的组织下,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农业大学、省种子管理站、省农垦事业局、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示范区中随机收获3.47亩小麦,现场称重、除去杂质,折去籽粒标准含水量13%后,亩产815.6公斤,刷新了我市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验收专家组组长、省种子管理站范荣喜研究员认为,亳州作为安徽小麦主产区,近年来不断进行小麦高产攻关,自2012年成为全省首个小麦亩产千斤市以来,小麦良种、良法配套管理到位,农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种粮大户将高产攻关的措施落实到位,这次见证的亳州小麦单产新纪录,既让人感到惊喜,又是在情理之中。

在市农委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敬才看来,本次验收的小麦平均亩产815.6公斤,只是今年亳州小麦丰收的一个缩影。自去年秋种以来,由于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后期田管有力有效,政策措施支撑有力,加之气象条件总体有利,全市小麦生产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单产、总产都将再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市715万亩小麦收割已大头落地,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夏粮收购和夏种工作全面展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