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新时代青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华社4月30日电)

百年五四,我们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际遇,每一代人都有不同思考与使命。今天,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网络时代的新青年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尽管在交往行为、话语体系等方面与先辈有很多的变化,但永恒不变的是青年的责任、情怀与担当。

网络为青年成长提供了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中青年辗转跳跃,摒弃传统理念的束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接收新鲜的信息资源,获得更多启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相较于以往,青年在成长中可能会受到思想的束缚或保守观念的压力,不能够自由表达心声。网络为青年的自由表达和自由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青年可以充分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网络使得青年在成长过程受到民主意识的熏陶,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网络对于青年的成长也存一些消极影响。现在的青年在追求和实现自主的同时,很多人却成了“低头族”,成为了网络、手机、智能技术的“奴隶”;在精神上“宅”起来,满足于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困在信息茧房中。有人在现实中成了“佛系青年”,丧失了奋斗的欲望。

青年由于缺乏对信息的系统认识和辨别能力,对信息的全面分析能力也不够,缺乏表达自我观点的经验和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青年容易在判断中过于盲从,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诱导,对客观事件的发生不能客观分析。在讲究科学、率性同时,也存在耽于表浅、好于形式,行动落后于言语的问题。

不辱使命,不负韶华。我们青年要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全面认知,根据自身实际做出合理规划,通过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身价值,找准自身在社会发展中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发扬互联网正确的、积极的、主流的内容,回归到“五四精神”,争做有民族意识、责任意识、全球意识,能够传承过去、融汇当下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单景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