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夏夜的月亮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夜晚,我轻轻推开窗子,想感受一下初夏的风,仰望一下那天尽的星空。透过窗前朦胧的薄雾,我隐约看见一轮明月在树林的上方缓缓移动。

那月儿像是一扇秀美的圆窗,高高地悬挂在夜空,时而似乎还能听到细微的声音。“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但这声音不像欧阳修的《秋声赋》描述的在树林里,像是在月下、在窗前,仿佛是伏案夜读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熟悉和亲切。是女儿吗?不可能,她在外地呢!我侧过头来,仔细地倾听着,辨认着,揣测着……女儿那娇小的身影不时地在眼前浮现。

女儿是2016年考到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就读的。在上大学之前,女儿从未离开过我们。刚上大学那年,我和妻还陪着女儿到学校报到。在返程时与女儿分别的那一刻,妻曾泪如泉涌。望着女儿背着书包向学校图书楼走去的身影,妻曾一次次转身回望,那抹不舍的目光,那份离别的感伤,至今历历在目。

在我的记忆中,女儿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背起书包上幼儿园到读小学、上中学,再到考大学,一路走来,都很省心。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也能跟得上班,直到高三下学期才冲进全班前20名。让人惊喜的是,高考时女儿居然像一匹黑马一跃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女儿就像小月亮一样,高高地悬挂在我们家这片小小的天空。

孩子在外,作为父母,挂念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和妻像其他父母一样,也常常在孩子耳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叮咛过,总怕有个闪失。在第一次送女儿赴上海上大学的高铁上,我也曾三番五次地向女儿交待过。其中,有三条我生活阅历的总结,至今还清晰记得。一是在学习上,要勇攀高峰。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持之以恒,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样那个“百分之一”才可能属于你。二是在生活里,要胸怀坦诚。尽管前面的路途充满坎坷和荆棘,绝不能迷茫或退缩。要热爱生活,真诚待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三是在成长中,要珍惜生命。父母不在身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走极端,要相信柳暗花明,相信山不转水转,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虽然,这些话没有什么高深哲理,但也算对女儿的寄托,希望女儿健康成长,就像这夏夜的月儿一样,不受星儿的鼓动,不受云儿的打搅,也不受风儿的惊扰,始终是那么安静和明亮,始终静守着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淡淡的月光中,透过稀疏的树林,我仿佛看到可爱的女儿,正用双手托着下巴,眨着明亮的眼睛,和我一样默默仰望着同一片星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