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家乡的路,有一天能修得宽敞、平坦、干净,一直通往县城,通向远方……

我的家乡是皖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我在那里度过了纯真的懵懂年代,在那一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我童年的太多回忆,一幕幕往事如影随形,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我家门口有一条狭窄而又坑坑洼洼的路,刮风的时候,路面上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呛得直咳嗽。下雨天,泥水交加,那些湿泥很黏,粘在鞋上很难甩掉,越走粘的泥就越多,越多就越难走。有时候,一抬腿,脚从鞋里拔出来了,鞋子却陷在泥巴里了,弄得脚上、袜子上、裤腿上都是泥。

那时,农村生活非常艰苦,交通不便。那条高低不平的乡村土路,承载着家乡几代人太多的希望和梦想。父辈们从这条路走向外面的世界,肩挑背扛把自家的农产品带到集镇和县城,再把所需的生活用品从这条路上带回来。

有一次,妈妈拉着板车去邻村打面,夜已经很深了,妈妈还没回来。四周一片漆黑,头顶上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远处传来的狗叫声,阴森又恐怖,我又饿又怕,坐在门口一动也不敢动地等妈妈。看到妈妈满身疲惫地回到家,我大哭起来。妈妈心疼地搂着我说:“路被雨水冲断了,绕了很远才到达打面的地方。”

这条路,也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我从这条泥泞的土路走了出来,走过丛林荒原,跨过高山湖海,一路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村村通”政策惠及到了我的家乡。经过村镇几级的努力争取,家乡的这条土路终于修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它不再凹凸不平,不再尘土飞扬,不再泥泞满地,家乡人也终于告别了世代走过的泥土路。

这条路是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走在这条路上,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那个曾经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泥土路,已随着祖国发展的车轮碾进历史的遗存中,在我的印象里渐行渐远,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家乡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川流不息的车辆在柏油路上日夜奔驰,把一批批琳琅满目的商品运到了我的家乡。

站在村头,放眼望去,这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试图寻找那个曾经的小村庄,狭窄的土路不见了,低矮的房屋不见了,留存在记忆中的炊烟不见了。

如今的家乡四野飘香,绿树成荫,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路灯宛如母亲的双手,温柔地轻抚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切安然而祥和。老人们迈着悠闲的步子在路灯下散步,孩子们在路灯下嬉戏,欢快的笑声飘荡在星光灿烂的夜空,我儿时的梦想已经成真。

走在家乡宽阔的马路上,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