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坟·扒鳖蛋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从老城关镇朝北,一条街通到涡河底。原来的大堤位置——现在的涡河滩上,在过去,有个家喻户晓的小街:王家坟。用坐标定位的话,应该在花戏楼东边东西走向的咸宁街与南北走向的永和街交会处东北角。

王家坟是以讹传讹的土话,据当地老居民说,其地原叫“王子坟”。原先,涡河没治理之前,大堤两岸十分荒凉,是大片的荒滩。在河滩边,埋着很多无主的坟墓,也埋着很多立着石碑的坟墓。

老一辈口口相传,这一带之所以叫“王子坟”,又没有谁的后代来祭奠,是因为这一带坟茔都是“无主之坟”。当年,小明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大宋”政权,改元“龙凤”,他的金銮宝殿就建在大有街北面,哑巴坑南岸。

韩林儿称帝没有几个月,就被元朝军队围攻,不得已南北转战,大量部下战死,就埋在了涂家胡同东面,传说是“涂半仙”的“龙沟”之旁。

韩林儿人称“小明王”,小明王埋下很多坟墓,无人看顾,虽有残碑,无人祭奠。后来,韩林儿被朱元璋设计在瓜洲凿沉了战船,沉江而死,亳州老百姓同情他的遭遇,就称这片坟地为“王子坟”——王子埋的坟。

到了清末民初,经济渐渐活跃,涡河底靠近码头,各种娱乐业日渐繁荣,城里就有些“天棚街”“瓷器街”等妓院出来的年长妓女,因为生活无着,就在“王子坟”旁边搭几间茅屋,重操旧业。迫于生计,这些妓女收费低廉,顾客渐多,生意也越来越大,茅屋规模渐增,形成了一片棚户区,“王子坟”叫着拗口,渐渐叫起了“王家坟”——一音之转,容易使人联想到“寡妇”之类,更加便利生意经营,“王家坟”就约定俗成,沿用下来。

王家坟的土娼较为粗鲁,说是十文钱一次,遇到乡下来的土包子,不管带多少钱,几个女人一吆喝,变着法子也给他掏得一干二净。那时都是现银,就有财主想到对付的办法:去王家坟嫖妓之前,先到河滩上,装作大便,瞅瞅无人,在河滩沙地上挖个坑,把大部分银钱埋进去,做上记号,如同老鳖下蛋,等嫖妓结束回家时,再把银钱从坑里扒出来带走。

这个秘密不久后被人发现,就有一些闲汉,天天头插树枝,身披草皮,趴在河岸边观察,发现有人在河滩上埋钱,等人走开,马上找到财主蹲坑的地点,把钱挖走。

这一个行当,就被称作“扒鳖蛋”,是那个特定时期亳州独有的现象。

随着城市改造,王家坟及其他无名墓葬早被推平,其位置已经在河堤之外,河滩之上,与现在的金不换酒厂隔河相望。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