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早上5点多,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蒙城县许疃镇王老村王海子村民组的王纪民已经起床,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拿着统一配发的手套、簸箕和扫把,开始对村里的道路进行打扫。
“年龄大了,出去打工又不好找工作。”63岁的王纪民说,如今,他成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负责本村民组垃圾清扫、清运、捡拾工作,能给村里群众干点事,也是件幸福的事儿。王纪民笑呵呵地说。
老王老伴身体不好,常年靠吃药维持,家里经济负担很重。考虑到老王家里的实际情况,村里扶贫工作队为王纪民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负责王海子村民组的保洁工作。公益岗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加上一直享受的扶贫政策,王纪民顺利实现了脱贫。除了把保洁工作做好之外,王纪民还会去村里的合作社打些零工,再增加点经济收入。“公益性岗位帮俺脱了贫!我现在不耽误种地还方便照顾家里,这多亏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过越舒心。”王纪民充满信心地说。
“天气越来越炎热,小孩羔子下水游泳溺亡的高发期也到了,从5月份开始,我们水塘看护员就进入了‘一级战斗’状态,每天我都会戴上小红帽、巡逻袖章,拿着救生圈在村子周边的几个水塘来回巡逻,碰到家长,就给他们发放防溺水一封信,并提醒他们看护好自己的小孩;遇到在河边玩耍的小孩,就及时进行劝离,教育他们不要下水游泳;看沟内有漂浮物,就主动进行打捞,有时也会捡拾一些塑料瓶卖点钱,每个月600元的补助,加上卖废品也能挣个几百块钱,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该镇王老村卢大营庄水塘看护员卢纯友说。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镇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对全镇14个村(社区)贫困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的要求,在每个村(社区)设置县级公益性岗位10个,每月补助600元,镇级公益性岗位20个,每月补助400元,按照公告、申报、审核、考察、评定、公示等环节,在全镇开发保洁员、水塘看护员、护林员、光伏发电看护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440个,安置贫困人口440人,有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作用。”该镇扶贫办主任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