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到夏至,辞别了花红柳绿的春,炎炎夏日带来了蝉鸣,带来了蛙鼓,带来了炎热,带来了暴雨,也开启了我的回忆之门。
我们小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扇,没有冰箱,没有空调,甚至连电灯也没有。炎炎夏日是否枯燥无味呢?不,绝不是!那时候过夏天可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那时虽然没有冰箱和空调,但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小水井。井里的水清凉清凉的,睡了一夜,浑身总是汗津津的。早上,迷迷糊糊地睁不开眼,这时,妈妈总是先用小水桶拽着长长的绳子,慢悠悠地从井里提上来一桶水,把那清凉的水用手捧了洒在我们脸上,在井水的刺激下,我们总是一个机灵就醒了。
中午,下地或赶集的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满脸通红。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从井里提上一桶水,倒在大木盆里,先洗洗脸,再把双脚泡在凉凉的井水里,顿时感觉暑气全消。如果这时再切个用凉凉的井水浸泡过的大西瓜吃,那是顶开心的事儿了!
我们村后还有天然的大浴池,一年四季水清澈见底,夏季就成了人们消暑的好去处。
每到傍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男人们,来不及进家,就成群结队地先到池塘里,先洗去一身的汗水和疲劳。一些水性高超的青年还会在清澈的水面游上几圈。调皮的孩子扑腾起的浪花能溅起很高,这时,一池的欢笑声响彻云霄。
如事先商量好一样,傍晚的池塘是属于男人的,晚饭后池塘就属于女人了。吃过晚饭,也不知是哪家大嫂一声呼喊:”走喽,洗澡去喽!”于是,女人们就都扛个毛巾出发了。上至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下至几岁的小孩子,都一块说说笑笑地向最西边的大池塘走去。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映着月光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里蹚,等水齐腰深了就站住不敢再往里走了。
站在池塘里被凉凉的池水拥抱着,一天的疲倦和燥热顿时就消除了。大家嘻嘻哈哈的,你拍打出水花往我身上泼,我也不甘示弱地撩起一捧水洒到你的脸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夜晚的池塘里荡漾着大家舒心的欢乐。
避暑的法宝也不只是池塘和井水。爷爷奶奶的蒲扇也是其中一个宝贝。每当我们热得大汗淋漓的时候,奶奶的蒲扇”忽闪忽闪”地扇几下,一股神奇的凉风就窜了出来。在凉风中,年幼的我们安然睡去。这蒲扇不仅能扇出风来,还是驱蚊蝇的好东西,听妈妈说,我们小时候被蚊子咬得睡不着,都是她和奶奶拿着一把蒲扇,不停地扇啊扇啊,这样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亮。
那时,为了能睡个好觉,人们琢磨出各种各样的避暑法子。
屋里实在热得睡不着的时候,人们就到外面树林子里去睡。有扛网床的,有架着门板的,有拉着架车的,就“哪凉快哪呆着去”了。扛网床出来是最省事也是最舒服的。找到有风的凉快地方,放下网床铺上苇席就睡了。架子车也挺省事,找棵大树,用绳子把车把牢牢一系,就躺在车厢里悠哉悠哉了。相对来说门板就有点麻烦了,不过家里没有那么多的网床,为了出去找凉快地方睡觉,也就只好睡门板了。门板要用长板凳从两头支起来,用手按按,平稳了才可爬上去睡觉。这样的床睡觉稳当的还好,如我这样睡觉乱翻身的可没少从上面滚下来。
有时睡到半夜忽然”轰隆隆”地传来几阵雷声,滴落几滴雨点,这时要看谁最机灵了,看谁往家跑得快。每当暴雨来得急的时候,常常有人由于慌乱而迷失了方向,能扛着网床跑到了庄外去,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淋个透湿了。架门板的俩人更是可笑,由于俩人没有配合好,背对背地就开始走了,无论如何也难走动一步,赶紧再翻过来面对面再走,还不行,最后才哈哈笑着调整过来往家跑。
儿时的夏天虽然很热,但人们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快乐的,比现在整天把自己关在空调屋里不愿出门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