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美丽蝶变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的家乡位于产亳州农村,周末回到家,母亲一见面就说:“晓宇,你快进来看嘛,我家厕所也像城里人家一样干净卫生了!”母亲把我领到新建的卫生厕所门口高兴地说:“以前上趟厕所都犯愁,我家厕所是和猪圈一起的。特别是夏天,一进厕所,臭味特别大,还冲鼻子。苍蝇都围着你转,蚊子盯着你咬。现在用上卫生厕所,太好了!”

在我们亳州农村,厕所都是旱厕,在家里或安西南方向,或留房屋西首,无门无窗,露天而设。过去一家几口,老少三代甚至四世,也都是男女共用一个厕所,每到早上,最忙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厨房,老婆婆咣当咣当地拉着风箱烧水做饭,另一个就是厕所了。厕所搭建比较简单,一堆乱山石垒砌,几根槐木棍捆扎,两个蹲位下面镂空,茅坑旁边是猪圈,肥猪闻声有人入内,便懒懒起身,闻“香”而动,如厕人既发力排解,又得小声嘘猪近前,忙得不亦乐乎。

老公公一般早起,也最先扎进厕所,解决了事后以便给孩子们腾出地方。若公公这天起晚了,就会蹲在厕所内以抽烟为信号,外面的儿媳睡眼惺忪,趿拉着鞋去厕所,看厕所里面有一缕青烟渺渺升起,间或几声咳嗽,就知道公公正在里面“工作”,便稍加克服,在一旁故意弄出声响,或立在猪圈旁大声跟婆婆找话说:看这处死猪,有食不吃拱得到都是!或踢一脚绕腿的小狗,骂了声去去去。

公公从厕所出来,为避尴尬也不与儿媳搭话,径直走到猪圈旁,轻瞅一眼,如法炮制儿媳话语:死猪,有食不吃,看你拱得到都是!儿媳也再踢下绕腿的小狗,说去去去,瞬间闪进厕所。

过去每个家外的厕所都是一个肥源,或由生产队所设,或由某村民管理,厕所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大就大在比城里人还多了攒粪一个功能,常见有老农掏厕所,若有人搭话,就先来句“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老家有一邻居,在村里垒了几个厕所,积攒的粪肥也多,他地里的庄稼长得好收成也多,这时就会有人妒忌,说人家外边有几个茅子,是指屎吃的呢。同为粪便,但质量不一样,生产队长说,看看咱庄户人吃的什么,人家城里人吃的什么,城里人是吃馒头还就着菜,庄户人吃的是氢二氧一煮白菜,氯化钠一点点。说城里人拉屎臭,庄户人屙屎酸,农村的粪不如城里的粪上地有劲。

农村改厕作为一项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民心工程,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卫生的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从蚊蝇滋生、臭味刺鼻的老式旱厕,到干净整洁的卫生厕所,农村改厕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

如今,走进我们村每一家的卫生间,洁静纯白的瓷砖或水泥墙、蹲便器、水冲式厕所,隔壁就是一个沼气池,个个干净卫生,无蝇无味。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也没法讲究。现在看着厕所都那么干净,院子里其他地方的卫生自然就搞好了,要不根本不配套啊!原来农村也可以跟城里一样卫生,现在看着自家的院子打心里舒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中央到地方,十分关注民生工程。通过改厕,解决了农村厕所“脏、乱、差”的问题,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卫生设施条件,提高了咱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质量,控制了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营造了良好、健康、和谐的农村宜居环境。难怪如今母亲高兴地逢人就说:“现在的日子和以前真是一个天一个地,以前哪有这么多好事!现在种地不交税,看病吃饭不发愁,如今厕所比过去的厨房还干净,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