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长扶贫队长(十七)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6月19日14版)

蔬菜大棚的收益越来越好,县城的几家国际大酒店适时推出绿色消费系列,倡导无公害消费,倾力打造马大洼村扶贫蔬菜的品牌效应。

在县农委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大棚种植引进蔬菜新品种,按照季节特点,将韭菜、豆角、茄子、西红柿和朝天椒等轮番上市,每十天主打一个品种。

为了保证蔬菜的品质,马大海安排两个专人,对各村各户的茅房承包清理,长年累月积攒农家肥。他向刘光明书记建议,结合厕所革命工作,在马大洼村修建两个较大的公厕,刘光明表示支持。但在建旱厕还是水冲厕所时,两个人的意见有了分歧。刘光明主张建水冲式厕所,一来是清洁工程的要求;二来可以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马大海要求建旱厕,他可以不费成本地利用马大洼村的粪便。各有各的打算,各有各的主张,怀里揣个小算盘,各有各的小九九。刘光明跟马大海打趣,私心重嘛。马大海说,私心是刘书记教导的,您不是要求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号召我们打赢全镇脱贫攻坚战吗?难道说您刘书记没有私心?您为啥不要求打赢全县全省的脱贫攻坚战呢?马大海继承了他父亲的幽默天赋,在玩笑中把刘光明不动声色地将了一军。这一军将得好,桌子底下藏着刀枪,面子上还是风和日丽,刘光明忍不住笑了起来。平时,刘光明很少跟下属开玩笑,总是保持一脸的肃静,让人产生一种由来已久的距离感,马大海算是个例外。

程小莉设计的水车,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涡河里向大棚供水。水车吱吱呀呀,不慌不忙,日夜不停地旋转,白花花的河水,缎子一样沿着一条瘦瘦的小渠,流进菜地里。

大棚离不开水,蔬菜离不开水,就像马大洼村离不开马大海一样,马大海离不开程小莉一样。关键时刻,总是这个女孩,把自己从水中拽上岸去,没让大水冲走或者淹死。

程小莉的影子,时常在马大海的脑海里游弋,像一条美丽的鱼,摆动着迷人的尾巴和腰身,在水里自由来去。马大海摇摇头,想把这条鱼摇出去,可是,他的努力往往是没有效果的。这个丫头片子!冤家!马大海坏坏地想。

大伙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个像上足了劲的发条,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尽的力。劲是用来使的,使完了它还会来,不使不用了,骨头也会上锈的。老骨头说着说着,就拍着自己的残腿,你看这家伙,钢钢的,好像他的腿真是钢做的。大家跟着哄笑,说你这把老骨头不是早上锈了吗?怎么又转起来了?用啥磨刀石磨出来的?知道大家故意讽刺他,老骨头吹起了哨子,大手一挥,干活去!咱大棚里离不开人。一些长期生病,体质较差的,通过体力劳动,身体得到锻炼,康复很快,免疫力明显增强。

马大海与王忠民酝酿扩大大棚的面积,考虑将非贫困人家的土地与资金吸收过来,每五亩地为一股,每万元为一股,交由贫困户经营,参与大棚分红。县城开发区一家脱水蔬菜厂,来考察马大洼村三次了,他们有意向跟村里合作,打算向各大商场推出无公害脱水蔬菜。

全镇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马大洼村召开,会议由镇党委书记刘光明确定,并亲自主持。

全镇各级干部共二百多人参加,主要任务是听取马大洼村扶贫工作的汇报,现场观摩该村扶贫扶志或扶智的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为全镇进一步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提供动力源泉与智力支持。

刘光明在会议上,充分肯定了马大洼村的扶贫模式,号召全镇各村向马大洼村学习,弘扬马大海精神,全镇干部向马大海同志学习。

镇通讯员小陈立即挖掘马大洼村扶贫这个素材,将一篇题为《马大洼村是怎样找到扶贫钥匙的》长篇通讯报道,推送到了市日报的头版头条。

县电视台预约到马大洼村采访马大海,马大海婉言谢绝,他说大家都很忙,等忙完再说吧。至于什么时候能忙完,谁也说不清楚。

程小莉报考省地税局,笔试面试均名列全省第一,政审体检都已通过,即将远走高飞,到新岗位报到上班。

马大海异常高兴,开始称呼程小莉为领导了。地税局是条到省里的单位,人财物三权在上,程小莉可不是他马大海的领导吗?程小莉似乎不领情,她嘟囔着嘴说,马大海队长,我永远都是你的粉丝,铁杆的马大洼村马大海粉丝。

马大海笑了起来,程领导,啥时喝你的喜酒?我亲爱的妹夫同志,现在在哪里?改天带来,让俺把把关。

程小莉回答,马大队长,找不到你这样的,我终身不嫁。

马大海连忙说,玩笑过分,胡说八道,到此为止。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