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亳州力推中药产业国际化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20日,记者从亳州海关(筹)了解到,该市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今年前5个月,亳州市进出口总值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9%,增幅居全省第6位,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位次,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9个百分点。

亳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推进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相继制定实施了中药产业发展的7个中长期规划,力推中药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招引落地了一批外向型大企业,显著改善提升了亳州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品档次。去年,亳州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7.29亿元,同比增长15.8%,出口额占全省同类产品的82.6%。

近日,北京同仁堂(亳州)公司一批进口燕窝由南京禄口机场入境,须通过机场海关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通关。“燕窝抽样送检时间长,且对存放环境有较高要求,若等到抽检结果出来再全部放行,会影响企业外贸效益。”同仁堂(亳州)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亳州海关(筹)获悉后,主动与禄口机场海关沟通,提出优化方案,商定由机场海关抽样送检,货物运至同仁堂(亳州)公司的进口食品专用仓库存放,由亳州海关(筹)实施放行前监管。目前,该批货物已检验合格并完成通关,亳州海关(筹)及时解除货物监管,已上市销售。

为扩大现代中药产业优势,消除出口贸易壁垒影响,2017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在亳州市成立中药材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该基地通过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对境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信息采集、分析评议、研究应对等,有效破解贸易壁垒,使产品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同时借助其倒逼机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亳州基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境外中药材重点市场基础技术法规库,为中药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法规和技术信息支撑,组织技术法规分析评议和宣贯培训,提示企业及时规避境外技术壁垒。

该市还建立了商务、经信、发改委、税务、财政、海关等多部门协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出口型企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商协会的协作,获取产业趋势、行情信息、贸易壁垒应对等帮助和支持,为亳州药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良好环境。(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戴玉卿)

·编后·

亳州市坚持扩大开放,一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规避技术壁垒,防范贸易风险,优化外贸结构,推动该市中药企业外向发展。

(责任编辑:马明亚)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