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市民政局大力推行城乡低保“互联网+监督”模式,推动低保救助精准化。
全面开展网上审批和系统核查,把保障对象搞准。我市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办事大厅,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业务全面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为低保申请人提供了“一站式、全天候、全覆盖”网上办事服务。一直以来,“对象认定难”问题是困扰低保救助工作的一大症结,为破解这一难题,市民政局于2017年1月搭建“亳州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分散在公安、住房、金融、市场监管等部门和机构的信息,查询核对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把好对象认定入口关。自平台运行以来,全市共核对183384户449829人次,其中预警43953户65316人次。
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把监督平台建好。严格落实低保长期末端公示制度,在市、县两级政务公开网站定期公开低保救助对象信息,做到“三公开”:公开低保对象姓名、家庭住址和享受低保金额等信息,并根据动态管理情况及时更新。目前,全市9.3万户18.7万名低保对象基本信息实现全部公开。同时,市民政局要求全市1344个村(居)均要在本地公示栏公示低保救助情况。畅通线上线下投诉渠道,把群众监督用好。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通过政务公开网面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建立线索台账,迅速调查核实,及时处置反馈。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把整改成效砸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真组织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整治农村低保领域腐败等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基层民政工作作风,着力纠正“保人不保户”“政策保”、错保和漏保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救助所涉及的行政文书,构建规范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