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守护一处墓群 立起一座丰碑
——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余年义务守护无名烈士墓的涡阳老兵王爱民
编者按:为弘扬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激发全市家庭、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爱祖国、爱军队、爱家庭、爱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近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开展了“优秀兵妈妈”“好军嫂”“情系国防好家庭”“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对全市涌现的典型进行激励褒扬。按照分行业、高密度、常态化和条块结合、扩大覆盖的工作要求,8月份,将围绕“八一”建军节,从我市受表彰的“优秀兵妈妈”“好军嫂”“情系国防好家庭”“最美退役军人”中遴选一批先进典型,在《榜样》专栏中集中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王爱民介绍曾经的烈士墓碑所在地
近日,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表彰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我市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村民王爱民。由于父亲曾经是红军,他在内心里对烈士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20多年来,他坚持义务守护着村子山坡上的无名烈士坟墓,风雨无阻。这是一件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退伍老兵王爱民却通过默默坚守,抚慰着烈士英灵,传递着爱国情怀,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多年前,王爱民在村子东南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处无人问津的烈士墓群。作为一名退伍老兵,王爱民对烈士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不想让烈士们太孤单,便开始默默地义务守护这片烈士墓群,这一守候就是20多年。如今,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烈士墓群已经成为当地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受父鼓舞 赴越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今年73岁的王爱民,家住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曾经他守护的那处烈士墓群地离他的家仅有200多米,如今这处烈士墓群已移至涡阳县烈士陵园,但他在那处烈士墓群旁栽下的50多棵松树仍从容挺拔,郁郁葱葱。
王爱民的父亲王新典是一名老红军,受父亲影响,1965年,19岁的他入伍南京军区某师,成为一名军人。1966年底,王爱民跟随部队到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战争中,牺牲和受伤是难免的,但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是王爱民最不愿意回忆的过往。
“当时,敌机一个俯冲投下炮弹,就在距离我200多米的地方,一个班的战友全部倒下……”说到这,王爱民情绪激动,浑身颤抖着,忍不住哽咽红了眼眶。
1968年,王爱民跟随部队回国,因屡立战功,曾受团、营、连三级嘉奖。然而遗憾的是,因搬家等各方面原因,让王爱民视如生命的奖章丢失了。
心怀崇敬 20多年守护烈士墓
1973年,退伍后的王爱民回到家乡。20多年前的一天,王爱民在村子东南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处无人问津的墓堆。
“我在山上看到的这处墓群,村里的老人说这里埋着的都是当年淮海战役时牺牲的烈士。”当时映入他眼帘的烈士墓群“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看到这样的场景,王爱民说,这让作为军人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由于自己的父亲也曾经是红军,王爱民对烈士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别的做不好,但我认为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整洁宁静的安息环境。”王爱民说,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来到这些烈士墓旁清理杂草垃圾。
为了改善烈士墓地周围的环境,王爱民自掏腰包,买了几十棵松柏,栽种在墓地周边。一个人的体力不够,他就带领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栽,一桶桶地从家中拎水浇灌。
“以前每逢清明节,我的老战友们也会和我一起,带上一束花、准备一些祭品前去祭奠。”王爱民说,虽然后来老战友们陆续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但他只要还能动,都要坚持守着这些烈士墓。
修建墓碑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间久了,看到这零零散散数十座烈士墓,王爱民就有了一个想法:为这些烈士们立一座碑,让后人世世代代纪念他们。
1992年,王爱民向镇民政办反映为这些烈士修建墓碑,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此举立即得到镇政府的同意。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竖立起来后,王爱民这才觉得烈士们总算有了名分。
时间久了,王爱民守护烈士墓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只要到了清明节,都会有许多村民、学生前来扫墓、踏青。还有一些烈士亲属千里迢迢来寻亲。对于这些来访者,王爱民每次都热情接待,为他们讲解淮海战役的悲壮历史。在他的努力下,这片无名烈士墓地已成为当地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爱民也成了革命故事的义务讲解员。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组织下,这些烈士墓被移至涡阳县烈士陵园,烈士有了归宿,王爱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王爱民说,当时纵使他有太多不舍,但迁过去能纳入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终究是件好事,“政府肯定能比我把烈士们‘照顾’得更好”。
时至今日,王爱民每年都数次前往涡阳县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看望他守护20多年的烈士。而他亲手栽下的哪几十颗松树,已经成长为茂密的松树林。“有时候还会有附近的孩子来看,只要他们愿意听,我就愿意讲讲抗战时的故事。”王爱民说。
20多年来,王爱民坚定地传承着一种爱国精神、坚守着一份军人责任、践行着一份庄严承诺。王爱民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也因此先后荣获“亳州好人”、亳州市“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快评
守护英灵 彰显情怀
由于父亲曾经是红军,他在内心里对烈士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尊敬和崇拜,二十多年来,他坚持义务守护着村子山坡上的无名烈士坟墓,风雨无阻。这是一件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事情,退伍老兵王爱民却通过默默坚守,抚慰着烈士英灵,传递着爱国情怀。岁月更迭,青丝变白发,壮汉变古稀,不变的是对烈士的崇高敬仰,是一名退伍军人的责任,是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正如他所说:“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和保护,那么,我们的烈士会死不瞑目,后人也会把今天忘记。” 守护英灵,激励后人,彰显情怀。让我们向王爱民致敬!